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走进十中 > 校史春秋
尚文明理 启迪蓝色之梦(1956-2022)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2-03-22】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这里本是一方贪瘠的土地,但历史注定要在这写下辉煌的篇章。

1956年8月。莆田笏石后菜园。笏石第一小学,两间简陋的土坯教室里来了四位拓荒人,即学校的发轫者张庆煌、郑文凤、唐起凤和程金銮老师。他们铿锵的誓言和坚定的步伐标示着一股兴痒序、报桑梓的新生力量傲然倔起。依托笏石第一小学,附设初中班宣告成立,是为莆田十中的最初雏形。当时的办学规模仅两个初中班,学生总数119人。

1957年10月,学校迁至位于北埔村的海滨小学(其原址是始建于清康熙六年的海滨书院),这里弥漫着阵阵墨香和传经兴学的浓郁气息。以书院为中心,兴建一排六间平房为教室,一座三间厢平屋作为办公厅,设初一、初二各两个教学班,改附设初中班为初级中学,莆田县教育局委派陈文荣先生出任首任副校长,定校名为“笏石中学”,脱离第一小学的行政管辖。1958年冬,始统一定名为“莆田县第十中学。”是年,成立中共莆田十中支部委员会,陈文荣先生兼任党支部书记。

1960年,学校增设高中部,1963年仅有的一届高中生毕业。之后,因设备和师资短缺,高中部停办。“文革”开始后,学校顺应时代特点,又更名为“莆田笏石五·七中学”,实行初高中各两年的学制。黄金溪先生在“文革”阶段的大部分时间担任学校的革委会主任。风雨如磐的年代,学校步履蹒跚却依然执着前行。

1973年12月,学校又改称为“莆田笏石中学”并一直沿用至2003年。这一阶段学校发展日新月异,进入快速成长期,于1995年5月和1999年1月先后实现三级达标和二级达标,成为名符其实的完全中学,成为莆田沿海十几个乡镇百万群众所信赖的学校,成为闪烁在湄洲湾深邃星空中一颗耀眼星辰,也奠定学校在莆田教育史上的地位。

2003年2月,莆田市政府决定统一完全中学的校名称谓,遂恢复校名为“莆田第十中学”。是年秋季,位于秀屿区市政中心的新校园巍然矗立并投入使用,一座座具有现代化建筑风格的科学楼、综合楼、教学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大楼等巍峨楼宇拔地而起,幽雅、健康的育人环境渐已形成。学校高中部顺利迁至新校区。

2006年3月,那是一个值得用浓墨重彩描绘的春天,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评估验收,跻身省级重点中学的行列,实现了几代十中人的期待与梦想。从此,莆田十中的发展史册又嵌入了崭新的一页。

如今,学校共占地120多亩,建筑总面积7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均按省一级达标中学标准配置,拥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省级达标图书馆、拆装式游泳池、

六十多年的风雨洗礼,积淀出十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学传统,也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效益不断凸显,高考成绩令人瞩目。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膺福建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篮球体育特色学校”、福建省“读写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福建省“校园心理辅导示范站”、福建省“中小学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四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莆田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莆田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莆田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文学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等称号

欣逢国运昌隆,学校喜迎六十五华诞;回首峥嵘岁月,令人唏嘘感慨而又豪情逸飞。六十五年来,我校共培养出初高中毕业生近四万余千人,培养了一批批有造诣的高级专门人才,有各级党政领导人,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骨干。昔日茁壮成长的幼苗,如今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长河上下,大江南北,处处跃动着十中校友的矫健身影,他们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学校永远的骄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莆田十中将一如既往地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教育教学管理为手段,以构筑校园文化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力争成为“环境美、质量优、内涵深、特色明”,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开放型示范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