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走进十中 > 十中概况
海滨书院简史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1-06-21】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海滨书院简史

海滨书院乃古代学子读书和文人研习或藏书的场所。笏石海滨书院位于笏山之麓、土海之滨,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迄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海滨书院乃当地十八个姓氏家族集资筹建的。考其取名,一曰取莆阳的美誉“海滨邹鲁”之意,故称“海滨书院”。海滨书院自创建以来,曾有两次大规模整修,一次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另一次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其整修捐助者均勒石立碑以志之。海滨书院院堂雄伟高大,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旁有左厢房、右厢房。院堂内供奉文化圣人孔子及理学大师朱熹先生。朱熹塑像高3至4米,威灵显赫。左右供有“北斗魁星”、“破激将军”。院堂大门上挂有一幅大匾额———“理学正宗”,俗称“朱子殿”。院堂前有一大庭院,植栽两株古荔树,左右两侧有石阶,可拾级而上院堂。从庭院里望去.可见屋脊高低起伏,灰雕巨龙相对,栩栩如生。书院大门为朱漆大门,上有匾额“海滨书院”。院内有一石柱楹联,上联是“奎壁光分天以上”,下联是“诗书化普海之滨”,楹联内镶“海滨”二字,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出自名家之手。

书院西侧不远的笏石沟底曾建一“字纸炉”(解放后被拆毁),高约4米,四侧有孔。当时尊孔思想浓厚,写有字迹的纸张不可随意丢弃,需放进“字纸炉”内烧毁。据此,海滨书院之鼎盛以及尊孔重文的思想可见一斑。书院乃群贤毕至的地方,多有名儒讲学,贤者为长。书院集学术研究和教学于一体,当时海滨书院设有文会,入会者参加会文等活动,世称文人。从清代两次大整修可推测出当时的海滨书院从学者甚众,且课徒有方,学者有成,声名远播。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一度兴旺的海滨书院逐渐走向衰亡。民国期间,地方政府设址于书院内。解放初期,海滨书院被毁。于是古老的海滨书院销声匿迹。

历史嬗变,海滨书院虽不复存在,但它曾经铸造过辉煌,人们难忘这一育人摇篮地。1930年,笏石镇商民协会主任刘季与发动商民自发筹款,在海滨书院内创办商民小学;1944年,莆田砺山(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留美学者郭学章借用海滨书院之名在笏石本店头村创办海滨职业中学,开设农科、工科两个专业。1947年,宋增佑等热心人士把海滨职业中学的部分财产及书院接管起来,在海滨书院建立“中正小学”,次年更名为“海滨小学”,1956年8月,学校的发轫者张庆煌、郑文凤、唐起凤和程金銮老师依托笏石第一小学,在此附设初中班,是为莆田十中之雏形,直至1958年,海滨小学迁往顶社村。

从此,莆田第十中学创办于斯,发展于斯,辉煌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