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德育大观 > 心理健康
共同抗疫 护心为先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0-02-09】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爆发已近半月,教育部也下发了必要时对教学安排进行适时调整的通知,各地中小学根据疫情状况作出延期开学的决定。在当前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居家如何调整好心态,安排好在家中的学习生活亦至关重要。在此我们根据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广大中学生提供心理防护手册,助其自助、维护心理健康。


       我的反应正常吗?
      当个体遇到一些重大变化或威胁时会产生身心整体性的反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但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康复力不同,面对疫情个体所产生的应激水平也是不同的。那么不同的应激水平对个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轻度应激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但中度应激则会引起一些反应症状,比如:焦虑、紧张、过度激动或情绪低落,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降低,易冲动、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该反应会持续数小时。而重度应激持续时间更久(4周—6周),反应更为激烈,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大多数人的情绪反应经过自我安抚、调节后会化解,但仍有少部分人的身心反应过度的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他们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可以试试的线上自助测评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
      该问卷用于灾后评估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共20题,“是”计1分,“否”计0分,总分超过7分,表明存在情感痛苦,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指导语:以下问题与某些痛苦和问题有关,在过去的30天内可能困扰您。如果您觉得问题适合您的情况,并在过去30天内存在,请回答“是”,如果问题不适合您的情况或过去30天内不存在,请回答“否”。在回答问卷时请不要与任何人讨论,如果您不能确定如何回答问题,请尽量给出您认为的最恰当的回答。
                                                                                                                   觉知“自动想法”
      认知疗法代表阿伦·贝克指出在遇到外界客观刺激时,人们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会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识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评判,因此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这些自动化思维可能是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错误的认知,或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检视下是否存在认知歪曲的“自动想法”。
      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的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景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我没有抢到双黄连,要是不小心感染了,我必死无疑了”。1月31日,人民日报发帖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顿时,实体药店和线上平台双黄连被一抢而空。黄某由于没有抢到双黄连,到处打听购买渠道。家人劝解无效,主观上依然强烈认为现在药都被抢光了,要是得了肺炎,去了医院,也没药可治,因此惶惶不可终日,食欲下降,睡也睡不好。 
      在过载的信息流之下,我们要理性对待网络上的各种消息,尝试着自己进行推理与反驳,比如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病毒,那前提也得先感染病毒,其次即使真的感染了病毒,医院也没有库存,还可以通过网络上发起求助,相信社会还有善意。
      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一个事件或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其他信息被忽略,整体背景的重要性被忽视。我觉得这两天咽喉部严重不适、憋闷、后脖子梗发凉、呼吸有点困难,这些感觉都符合肺炎的症状,我应该是得了肺炎了。在家休息了2天,不见好转反而越发觉得自己的胸口都疼了。”某小区一位大爷之后向社区打了求助电话,后经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诊断,原来是毛衣穿反了缘故。
      疫病流行期间,人们比平时更加脆弱敏感,口罩漏了一条小缝、不小心摸了下眼睛,下楼倒个垃圾都可能让有些人觉得疾病将至,无法进食和睡眠。假如你也由此体验,可以通过线上的电话咨询来排除自己是新型肺炎患者。
       夸大,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我们小区好像有1个被确诊了,我不能出门,出门就会被感染。”因为太害怕被感染,不敢下楼采购的黄某,冰箱空了,在家饿了2天。即使家中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应俱全,但他依然觉得,疫情太严重了,即使带上口罩依然有一种难以抗拒的恐惧。
      如果你有“同感”,建议请家人和你一起共住,同时,正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学会判断和筛选信息来源,与亲朋好友诉说你的情绪。
      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我看到别人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就会联想到我自己的亲人也终将与我别离,我感到很伤痛”。上海的虞某一边看新闻一边哭,没法控制地一直刷手机,总想看看情况是否缓解了还是更加糟糕了。这几天,她经常忍不住痛哭,沮丧、无力让她深夜也无法入睡,胸闷气短。
     “照顾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不是罪”。当自我的边界被撕裂,需要拉开一点距离,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世界会收到你的善意,你不需要虐待自己。
      在面对这样群体性的重大突发事件,我们不应该否认和排斥它们,应该觉知自己想法,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及时的宣泄和纠正自己的消极自动化思维,共同抗疫,护心为先。


参考文献:
【1】郭念锋,虞积生等.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11.
86-88.
【2】李琳,朱莹莹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心理防护手册(中学生版)[E].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20200201.
【3】马宁.全国心理援助热线一览,助您度过危机[E].精神卫生686.2020
整理者:庄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