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做法与思考
【字体: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0-10-29】 【作者:/来源: 】 【阅读:次】
【关闭窗口】
研究性学习材料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做法与思考
|
|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做法与思考
语文组 陈亚妹
实施研究性学习已经近一年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其作法作了一些探讨,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取得共识。
具体做法
1、解题释疑 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也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 2、 指导方法 学生选择专题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因为学生毕竟是初涉某一领域,面对的是许许多多陌生的问题,会无从下手,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教给方法,引其上路就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方法,因题而异。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指经常过问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学生的专题研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会出成果,它将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诸如研究兴趣的减弱、中止、放弃;研究专题出现难题而无所措手足;专题研究和课堂学习出现了时间、场地、复习考试等矛盾。在这些时候,指导教师应适时过问,给予指导,给予鼓励,给予帮助。这样,就会使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继续研究下去。4、汇报成果 汇报成果是专题性研究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来说,经过了辛辛苦苦的努力,经过了方方面面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有了结论,不管这个结果,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是否成熟,学生都有一种冲动,都迫切期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搭就一个舞台,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教师来说,这也是关注学生研究情况的一个方面,是检查学生研究结果的重要环节,是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层面,解决问题能力的很好的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学生的汇报。
下面谈两点体会:
1 、研究性学习与高考 一直一来,广大学子为了顺利地 通过独木桥,都在孜孜不倦地接受应试教育,广大教师也乐此不疲,师生共同在指挥棒下拼搏,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论是学校,不论是家长,不论是社会,都视研究性学习与高考的需要背道而驰,是不务正业。果真如此吗?非也。从语文新大纲对语文教与学的要求不难看出,更多的强调的是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而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本内容和课堂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各种渠道来获得。研究性学习就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的渠道.研究性学习如果安排得当,教学得法,那么,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所需要的知识点的学习,反而会更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进高考成绩的提高。2、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所谈只是从升学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远不只这些。我们必须明白,设置研究性学习课型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中学生,研究了一个红学专家尚未涉猎的课题,并且有了成果,尽管这个成果还很幼稚,还很粗浅。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研究过程,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充分提高,同时,学生也树立起自己的信心,积淀了丰厚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创新理念,为自己今后走向创新道路奠定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评价机制的转变,培养目标的转变,人才需要的转变,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会很快形成共识,推而广之。
|
研究性学习心得
|
|
研究性学习心得
高二(14)唐海滨 徐超立
进入高中以来,开设了一门新的科目——研究课。研究,顾名思议即为对你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期间自然要对你的这些进行记录,观点进行总结。那么也就需要写论文。当然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自己对这方面感触也颇深。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校内师生,校外人员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完成。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下面让我来谈谈对于研究性课程的感触:首先,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
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我们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基础。我们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学会了利用互联网运用信息技术查找、收集资料,学会了课题的探究过程及相关方法。明白了小组组员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课题研究的辛苦,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观察、调查、考察等一般的研究方法,能够模仿这些研究方法的基本程序展开研究过程,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研究成果。并且通过研究,增加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养成了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和能力,形成通过探究进行学习的习惯。
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我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我,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从来不会多想几个为什么,现在我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当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曾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原来研究的角度比较单一,指定计划时探究的时间与完成报告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另外限于我们认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研究报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