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教研教改 > 综合实践
莆田第十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0-05-20】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实施步骤

(一)建立劳动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长:蔡玉芳

副组长:谢经贤、顾志忠、柯金水

员:年段长和全体班主任、林凌、庄超凡、肖丽娟、林超英

职责: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及总结评价。

(二)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

1.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通过班会课、led屏及电视等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2.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以植树节及五一劳动节为契机,组织开展劳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邀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开展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

(三)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丰富和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如,校园保洁、宿舍内务卫生整理、食堂义工、图书馆馆员助理等,课内、课堂相结合,劳动教育与职业体验相结合,不断拓展劳动教育渠道,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

2.在校本课程及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在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培养学生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数学、物理、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编写歌颂劳模、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3.在校内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1)制定《莆田第十中学宿舍内务卫生评比方案》,要求学生按照评比方案整理宿舍内务,每天轮流对宿舍及走廊、宿舍公共卫生区进行打扫;对校内的公共区域按班级进行划分,要求各班每天三次对公共卫生区进行保洁;通过班主任引导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务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

2)利用社区服务及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组织各班到秀屿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人协会、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参加公益活动及志愿服务,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

3)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生涯访谈和职业体验,开学初举办生涯访谈和职业体验汇报比赛,让学生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

4)与东峤盐场、闽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利用每学年的“劳动周”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和生产劳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

三、教育评价

1.按学期将学生参加的劳动内容及时间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上传到省综合素质平台;

2.从自我评价、家长和劳动基地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劳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参考。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目标以及自我调控进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2家长和劳动基地评价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外劳动,通过家长和劳动基地的一定评价,可给与更深入或更客观的过程活动指导,评价的目的不是分等而是一种对学生参加后续劳动的一种指导、激励。

   3)班主任评价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给予学生评价

   4)学校评价。学校对学生劳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政教处

                                             202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