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激发内在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办学理念和“人人上本科,个个圆梦想”的育人目标,以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思想困惑学生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学生精神面貌、提高学生自理、自立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公平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一个学困生实现转化比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的价值更高。 2.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帮扶制度,努力探索学困生转化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协作,激活他们的求知欲与上进心。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林光亮校长为组长,分管高三的副校长林朝晖为副组长,挂钩高三的教务处主任、教研室副主任、资助力中心负责人、高三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高三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将学困生转化工作评价纳入学校教学工作的目标与计划中。 (2)纳入年度考核。学校将学困生转化工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全体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困生”尊重、帮助,不得歧视、挖苦和讽刺。 (3)召开家长座谈会。每学期召开1-2次学生和家长座谈会,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意见。 2.分类排查、因材施教 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 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全面进行调查,分类排查学困生的现状,建立个人档案,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1)经济困难的学生。家长长期外出务工,无人看管、无人督促,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信心。经排查高三的年段共有37人家庭困难学生,其中建档立卡5人,农村低保15人,残疾2人,其他困难的15人。学校要营造关爱氛围,适当进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补助,设立奖学金,发动班级学生,为他们奉献爱心,捐赠现金、学习用品等,减少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安心学习。 (2)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直接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课任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较为科学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在桌位安排方面,安排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他们周围,尽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可为他们联系一些学科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补习或面辅。认真开导,积极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情,老师的爱,促使他们及早转化。 (3)思想困惑的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控制自已的情绪,不能约束自已的行为,个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怕吃苦,怕挫折,最后走进差生行列。课任教师要对这一类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用激励机制、表扬手段或优秀事迹感染等方法,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任课教师要给学困生多辅导,课堂上多关心,优先为后进生批改作业,特别提供教师当面批改,激励后进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4)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学校设立学习进步奖,对期中、期末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颁发奖学金以示鼓励。特别针对成绩排在年段靠后的学生,鼓励动员报考体艺类院校,由学校指定专业教师加强专业训练,并组建特长班,对文化课程进行分类分层辅导。学校每年报考体艺类的考生50~80人,每年本科上线率100%,今年也有78人报考体艺类,争取人人上本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帮扶结对、助力成长 落实“一对一”导师帮扶制度,对各班学困生进行跟踪监察。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助力成长。教师每学期要和1~2名“学困生”结对。每一个星期谈话辅导不少于1次,并做好辅导记录。抓好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采用面批的方式。每次测试后都把学困生的试卷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的原因,并与相关任课教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谈话辅导时注意说话的语气、用词。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及时给与学习与生活上的帮助。 建立“一帮一”班级学习小组,鼓励组内优秀生与“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合作学习,帮助一起进步。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过程。 4.自我教育、增进信心 (1)“学困生”要正视自己的困难,不放弃、不气馁、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看到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妥善处理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听从长辈的教诲,明辨是非,集中精力,争取学习上的提高。 6.家校合力、共同促进 (1)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经常与家长进行短信、微信单独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2)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做到每学期进行每生1次以上的“学困生”的家访,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多用鼓励的语言关注“学困生”的成长,积累学生平时的优点,婉转的指出缺点,增强家长的信心。
莆田第十中学 2020年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