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理论引领
议论文写作教学必须迈过“四道坎” 余志勇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9-12-04】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议论文写作教学必须迈过“四道坎”

莆田十中 余志勇

 内容摘要: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必须迈过结构、论证、立意、语言这“四道坎”,如此循序渐进地学习写议论文,使议论文写作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关键词 : 结构  论证  立意  语言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而对于高中生而言,议论文写作更是重中之重。然而,我们的学生写的议论文却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对议论文的文体认识不清,议论文非议论文,记叙文非记叙文,散文非散文,成了杂糅的文;观点不明确;论述散乱无章;没有材料;表述平淡;甚至错别字层出不穷……

为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为了让议论文写作教学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写议论文,我把议论文写作教学确定为四个步骤:结构、论证、立意、语言。

 

第一道坎——议论文的结构,重在模仿

我对学生说,盖一座楼房首先要规划好地基,描绘好蓝图,要写好议论文首先要架构好议论文的结构。结构不稳,文章就走样,就四不像。而我认为,这一关恰好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因为,掌握的方法很简单——模仿,但却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一旦突破了这一道坎,学生对写议论文的驾控感和成就感就会提升,这将直接促成后面几重门的顺利攻克。

一、结构容易出现的问题:

1、形式处理不好。段落太多或太少,多的几十段,少的两三段。段落太长,四五百字,甚至有些是六七百字,开头和结尾几句话了结,全文如是三段。

2、没有主旨句,观点不明确。没有段落中心句,主题不突出。

3、论述能力差,意思散乱,没有逻辑,没有层次。

4、详略不当。如文章开头用了近四五百字才导出主旨句,中间论述部分只用二三百字,结尾点题又占用二百字笔墨空说道理。

其实,作为考场议论文,它就被决定了这些隐性的要求,如段落不能太长;导入不能喧宾夺主,应尽快进入主题;亮出主旨句,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中心;要层次清晰。

二、教学攻略:

1、教材准备:列出议论文的四种基本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综合式。每一种结构列出掌握要点,附上典型的例文,并且例文的关键处如主旨句、段落中心句、小结句、过渡句等等都做上标注,最后附上评价和得分。给每个学生发放这样一份学习资料。

2、学习和练笔: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每一种结构的写作方法。然后布置作文题目和要求。为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减弱审题难度,基本上布置话题作文。如并列式训练布置话题“起点”,并要求运用三个小标题和写出段落中心句;对照式训练布置话题“冷与热”,要求至少有一个正例一个反例;层进式布置话题“联想”,要求至少写出三个层次,为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老师事先提供了一些思路,如联想的内涵——联想的普遍性——联想的重要性——联想遭遇的现实困境——如何培养联想力。不管是哪一种结构的训练都要求学生参考模仿范文来写,并且写完后自己用红笔划出主旨句、段落中心句、过渡句、小结句并在旁写上标注再上交老师,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自主规范结构的意识。

3、展示成果: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和不达要求的作品,老师分析其优缺点和指出提升的方式。然后学生互相交换阅读作品,互相指出其优缺点,进而动笔修改。

 

第二道坎——议论文的论证,重在训练说理能力

一、论证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选材:

1、选材不够,内容单薄,空发议论。

2、选材不能证明观点句。

例如习作《开始联想》这样写道:

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可以说,只要我们肯想,联想无处不在。

无人不知的福尔摩斯无疑是联想的天才。他看一个路人一眼,便知道他是退役海军上校,并且去过中国。看一看华生的手表,便能推理出他的家庭状况和家人的性格;以手表的年代,联想到表的主人曾是华生的父亲;从表里的标记联想到表的主人曾经多次潦倒且很重视这只表,又联想到华生有两个哥哥;从而又联想到华生的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去世,华生才得以戴着这只手表。

这就是联想的能力,而联想更大的作用在于能够发现新事物,推动社会发展。(承上启下句)

这里虽然写了很多联想,但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且福尔摩斯毕竟是一个特例,所以论述说服力不够,不能证明“只要我们肯想,联想无处不在”的观点句。

3、选材角度单一,思维面较窄。

例如,有些习作举的例子第一个是“有这样两个同学,他们……”第二个例子则是“又有这样两个同学,他们……”;有些习作全都是动物的例子或全是寓言小故事,没有贴近人类实际生活的例子。

4、选材老套,无新意。

(二)对材料的分析说理:

1、说理跑题。例如话题作文“联想”,有个学生的习作中一个分论点为:

生活中的小事也会使我们联想,让我们联想到人生的奥秘。

接下来的论述是这样的:

近闻动物园华南虎笼子里被扔进一只活鸡,老虎们竟然“吓了一跳”,它们宁可饿死,也不捕捉活鸡。究其原因,老虎平时吃的东西十分精细,都由工作人员精心准备,导致它们抵御能力的退化。这个事情让我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当今的孩子是生于安乐的一代。良好的物质条件已使得他们的各种能力呈下降趋势。许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能自理,而这势必对他们造成危害。一个不会自理生活的孩子,在这么残酷的社会环境下,失去了父母的依靠,就什么都做不成;一个不会自立的孩子,面对一丁点儿的挫折,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缺少锻炼、缺乏自立自理能力的孩子也正像那只被“宠坏”了的华南虎,即使美味佳肴放眼前,却因不会动筷而宁饿肚皮。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锻炼、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自立能力,切莫让自己夭折于“安乐”之中。这是从华南虎的事例联想到的人生哲理。

这位学生的本意是写从华南虎这件“小事”中“联想”到“人生的奥秘”,材料是可以的,但花费近四百字详细论述了关于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现象、负面影响、解决办法,读者读下去就会发现论述的重心变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偏离了所立的分论点,也偏离了文章的主旨。修改:可用排比句简要列出生活中的小事,如“由……我们可以联想到……;由……我们可以联想到……;由……我们可以联想到……”

2、说理牵强、穿凿附会,对材料的分析生搬硬套。

例如命题作文《影响无处不在》,有个学生的习作中一个分论点为:

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态度中。

接下来文章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有一个游客带着一只狗去到一个公园景区游览,一个保安走了过来对他说,你这样做是不符合公园规定的。这位游客勃然大怒,指着保安骂了起来,保安也很生气,二话不说就打电话,叫人把游客赶了出去。后来也有一个游客,也带着一只狗去到这个公园景区游览,这个保安走了过去,还没开口,这个游客就先笑着对他说抱歉,是他自己一时疏忽,违反了公园的规定,并许诺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保安听了之后说了声“以后注意点”就离开了。

两个游客不同的态度,一个是自以为是,一个主动承认错误,却给他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可见,对待生活中的事物,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影响。

在这里,材料的选择和说理都比较牵强,而且说理的重点变成了“态度”与“影响”的关系,而非“影响无处不在”。

3、没有说理,以叙代议,或者说理简单粗略,没有扣住观点句对材料进行深入或针对性的说理,没有揭示出其因果逻辑性。

例如话题作文“联想”,有个学生的习作中一个分论点为:

联想不仅仅是想,还要付诸行动,这样,你虚幻的想象才会变成现实。

鲁班有一次上山伐木,手被茅草拉破出血,他想:这么柔弱的草为什么会这么锋利?于是他摘了茅草细细观察并发现原理,努力试验,最终发明了锯子。可见,联想还要靠实践才能有发明创造。

在这里,材料是不错的,但分析不到位,没有针对性,“细细观察并发现原理,努力试验,最终发明了锯子。”可以论证联想需要细心观察,也可以论证联想需要努力实践,而且不管论证哪一方面习作只是点到为止而已。修改提示:重点描述鲁班把联想运用于试验的过程,然后运用反问句,“如果鲁班仅仅发出疑问,却没有着手研究,那么就无法……;如果他只是停留在思考原理的层面上,却没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那么就没有……”

二、教学攻略:

1、传授理论知识:

1)选材应具有以下特点:准确可靠——不能歪曲事实,不能张冠李戴;简明概括——除了针对点可详细些外,整个事件要简明概括;突出重点——对事实进行筛选、整理,尽量使材料的一个侧面突出。

2)几种常见的分析说理法:

揭示原因法:围绕观点,结合事例,问个“为什么”,从而挖掘观点形成的原因。标志性的语句:“为什么?是因为……”

假设分析法:举例后,假设出一种与事例相反表现的情况,从相反方向进行议论。标志性语句:“如果……那么……”“假如……怎能……”

正反分析法:摆出正反两个事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述,突出正确与错误,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标志性语句:“不是……而是……”“没有……而是……”

2、训练运用:

1)素材的积累: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作文课上给出话题,要求学生当堂思考材料并写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一是要求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如古今中外;自然界——人类社会;个人——集体——国家;文化——经济——军事——科学,如在“把握机遇”话题作文中,有个学生的选材分别是:百家争鸣——股王巴菲特——项羽鸿门宴——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医学奖,就是用了这些角度。二是筛选材料,选出最佳材料,淘汰没有说服力的材料。然后小组展示成果。第二种方法,让学生收集书中看到的或在生活中碰触到的新鲜事例,并概括出可以运用到哪些作文主题中,然后把它用课前演讲的方式拿出来共享。

2)对材料的说理:也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作文课上把简单材料列出来,让学生当场运用到文章上,以训练学生紧靠中心论点说理的能力。例如,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师生共同研讨审题要点:阳光的比喻义——开朗乐观的心态、爱心、温暖、美好、信心等,立论:①拥有阳光、把阳光传递给世界②心中拥有阳光,人生就充满阳光。然后,学生互相讨论找出素材,总结出本次作文的好材料:杜聪、德兰修女、李连杰、李汉华、李亚鹏、赵承熙、马加爵、张国荣、史铁生、王宝强、诸时健、萨科齐。然后指名学生当场口头把这些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要求其他学生留意他是否能做到紧扣中心,突出论点。类似的训练对中下层学生来说,既强化了说理的能力,又积累了材料。第二种方法,学生交换批阅作文,找出说理存在问题的段落,投影出来,小组讨论及修改。

 

第三道坎——议论文的立意,需掌握方法

一、审题立意容易出现的问题:

1而不“全”。如08年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不少考生就漏了“轻易”两个字的内涵来立意。习作命题作文“影响无处不在”,有些学生只是写出了生活中的影响,却没有强调“无处不在”,也是属于这种情况。

2、“偏”而不“准”。如习作话题作文“从现在开始”,有些学生立意为“要珍惜时间”,就没有拿准现在开始”的内涵。话题作文“把握正确的方向”,立意为“人生不能没有目标”,话题作文“联想”,有些学生通篇在写“想象”,这些都属于偏题。

3、“浅”而不“深。如话题“危机”,立意为“生活中处处有危机,罗列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道德危机等现象”则较浅。立意为“生活中充满危机——危机的积极面——面对危机,我们该如何做”则较深。所谓“深”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方法或其他能启示读者的东西。

二、教学攻略:

1、传授理论知识:

1)审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要做到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并挖掘出重点词的内涵。如“跨出那一步”除了写出“那一步”的内涵,还要重点体现出动词“跨”;“危机”要分别抓住“危”和“机”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审材料作文:

抓关键句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设置关键句(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正确立意。

分析原因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衡量情感倾向法。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比较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带贬义色彩。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要勇于创新,就偏离了题意。

2、训练运用:

作文课上给出命题、话题或材料,要求学生当堂提取中心、思考立意、写出提纲(即主旨句和分论点)。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找出问题所在,选出最佳立意和最佳的谋篇布局。然后小组展示成果。

 

第四道坎——议论文的语言,需循序渐进

一、语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失准确,拖沓,平淡无奇。

二、教学攻略:

1、基本要求: 准确:概念使用准确,表述准确。鲜明: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概括:语言简练扼要,叙事有针对性。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2、提升要求,增加文采:运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引用名言、警句、俗语,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运用排比,突出地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增强行文的气势。

3、训练题目的拟定和开头的导入。可以把每次的作文训练中好的题目总结出来,如话题作文“联想”,好的题目有“联想——为梦想插上翅膀”、“生活因联想而精彩”、“联想成就生命高度”、“联想改变世界”、“拥抱联想,享受联想”等等。这些题目因为使用了动词或形容词,更具体可感,更形象生动。展示习作中好的开头,如使用排比句抒情议论导入的,或引用名言先声夺人的,或用疑问引人入胜的。除了习作的总结,还应该专题训练题目的拟定和开头的写法。

在这一关中,为达到训练目的,可以每次练笔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比如这次要求要运用排比,下次要求有引用。

 

小结

在这四道坎中,前三道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一道最易入手,先有个议论文的模样。第二道难度较大,也是提升学生说理能力、增强文章说服力、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关键,第三道却是拿到及格分的前提,纵然文章写得漂亮,如果离题,一样得分低。第四道对基础较薄弱和语感较差的学生来说不可强求。

总的来说,议论文写作教学要有的放矢,要评练结合,还要培养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拓展思维,多表达——提高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1)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9年第三期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0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