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理论引领
莆田十中校本培训材料——如何编写导学案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2-03-17】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就是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悄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导:指导、引导;

学:学生、学习;

案:方案、设计。

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二、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导学案的编写及编写原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关于导学案的编写,从量上采用一课一案的形式,用一张八开纸五号字体设计。将不同课时分配给备课组内的各个成员,提前准备。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讨论,通过主备人修改后集体使用,提前发给学生。本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的想法,在导学案设计的质上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问题的设计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的把握直接决定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的设计要低起点、小台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要防止把导学案变成问答化习题化。一问一答很容易的问答化。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对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实现逐步递进,先易后难。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层次,体现一定的跨度,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问题不一定要在预习时完成,可在课上小组合作讨论,或由教师进行点拨。

(二)导学案的编写体系组成: 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准备、5、导学过程、6、达标检测、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9、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上,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4)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成。(5)一般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停靠点、能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

2、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学习重点、难点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谈。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典型最纯粹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

4、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复习巩固,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视课的情况而灵活设置。

5、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过程通常分为二个内容:

1)自主学习,预习导学。环节上的要求有:本课背景、预习任务、预习方法。内容上的要求有:一是要求学生要总览教材;二是重要的概念和信息;三是问题化的训练和自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完成要保证两点:一是要让学生形成诚实化的意识,让学生自主,不是抄写辅助资料;二是给学生预习的套路。这个过程教师要进入到学习小组中,要以最短的摸清学生预习情况,了解那些问题是共性问题。

2)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自主预习部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必须强化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也可以是让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困惑的解决。重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从而巩固新知,突出重点。

6、达标检测

课堂同步练习可以穿插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中或预习导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来进行独立检测。如果是课后的作业,只要标注好出自练习册的页码和题号,在导学案上留出空白。

单独进行达标检测的编排与使用的具体要求是:(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要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的成长。(4)要有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几个注意点:

在编写导学案时,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

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一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热点,以巩固本堂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的内容不仅仅是局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7、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点的线索。具体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白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8、布置作业

作业包括两部分:一是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的课外作业,通常选自学生手边现有的练习册;二是下发下节课的预习导学作业。

9、课后反思

学完一节课要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反思。要安排好一定的反思的内容。开始阶段的反思,可由教师出示反思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进行教后反思。

以上这些环节不一定都是显性呈现在导学案中。其中123578通常是显性的,其它有可能是隐性的或根据课型环节而定。也有可能一些环节在份导学案上看不到,是贯穿在展示预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之中。

(三)编写导学案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教学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1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怎样设计问题呢?

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如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要学会聆听,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编写、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知道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编制,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等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试卷分析课中的学习诊断性学案、专题性研究学案等。

4、在导学案编写中多加入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那个小组办法多等等。也可以在导学案的页眉上写上学生自逸警言或格言,或学生座右铭。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积上的问题,则在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度是否匹配;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度把握不当,还是对学生指导点拨不到位;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莆田第十中学导学案参考模式

     》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备课时间:         

   课时(总   课时)

课型

 

分组

安排

课前准备

教具、挂图、资料、课件、多媒体运用、实验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导学过程

修订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目标提示(约2分钟)

(不含课前预习和语英政等学科课前3分钟)

课程背景,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

 

自学检测(约10分钟)

学生阅读思考自主梳理,当堂完成目标提示的问题。

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若干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巡视督查,重点指导后进生和中下游学生。

 

交流讨论 (约5分钟)

课堂探究,分组活动,质疑探讨,互动交流,合作学习。学生可通过提问、练习、板演、发言、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学结果。

指导小组活动,可通过提问、板演等形式引导思考,暴露问题,为重难点的把握、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释疑解难(约12分钟)

可以让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困惑的解决。

典题训练,点拨更正,反馈矫正,巩固新知,突出重点。

 

当堂训练(约10分钟)

落实目标,让学生当堂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将准备好的检测题进行课堂十分钟检测,以测促学,对部分重点题型和易错题适当的评价。

 

反思小结(约5分钟)

学生自主表达,开发思维,归纳整理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

教师可进行再引导,再补充,以达到条理化,并鼓励提出新的见解,拓宽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作业延伸(约1分钟)

书面作业,把预习作业定为课后常规作业。

应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教(学)

反思

 

 

注:1、时间安排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调配,原则上教师讲课控制在20分钟左右;

2、以上各个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糅合和自然过渡,各个环节在课堂中不一定都是显性呈现,个别环节也可以是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