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教学反思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设计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9-08-19】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17 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设计

       福建莆田第十中历史组  陈清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7课。

《课标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北洋军阀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重点阐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的屈辱外交。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重点突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第三目“五四精神”,重点阐明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揭示五四运动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本节课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本课涉及的内容在初中的历史课程中有较详尽的介绍,且课外影视素材多,因此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感性认识较丰富。

2、心理特点: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不轻信不盲从。

3、思维品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深刻性日渐提高,但是还不能完全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

4、情感需求:大部分同学已经加入中国共青团,他们情感丰富,爱憎分明,崇拜伟人,追求进步。

三、设计思想

1、本课教学主要通过三大篇章来揭示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本着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我精心布置了课前预习作业(个人选做一篇小习作、小组合作制作一面小旗帜、相关资料整理),目的是让同学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问题。

2、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点拔,并通过适当的情境设置和师生互动,变抽象理论为具体案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3、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育人功能,关注情感教育,重视人文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关注历史长河中普通民众的命运,课堂中通过学生个体的角色扮演,生态体验等方式重现历史感受历史,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入师生情感的共鸣,切实完成历史学科教育的三维目标。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认识五四运的经过,分析归纳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前阅读和相关史料解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的学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观看影片、角色扮演、场景摸拟、仿真制作、个体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四运动经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形成庄严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析五四运动的原因    (能力)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情感)

2、难点:领会五四运动的精神    (方法)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网络、书籍、电视等媒体,收集整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学习资料,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2、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角色,在上课前一天写一篇描述五四运动经过的报道或书信上交学习科代表。各组在课前制作一张各具特色的运动标语或旗帜。

(二)、导入新课

时政回顾,导入新课:

幻灯片: 中国共青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幕式  

配音乐《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教师建议团支书领唱,大部分会唱的同学跟唱,全场气氛热烈。

播放录音材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在重大科研攻关的攀登中,在应对各方面重大挑战的斗争中,到处都活跃着青年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身影,留下了青年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足迹。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昭示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今年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广大青年大力弘扬高尚的奉献精神,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义无返顾地投身抢险救灾和灾区重建;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的干扰破坏,面对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的歪曲报道,广大青年焕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谱写了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青春乐章。

实践充分表明,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     

————李长春在共青团第十六大会上的祝词(2008610

点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青年团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设计意图: 以图片、团歌、祝词等具体直观的手法引入话题,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师生互动

 

第一篇章: 黎明前夜 风潇雨晦

[塑造情境  合作探究]

情境营造:共青团是中共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们学校每年都要隆重庆祝五四青年节,请同学们说说今年的青年节你给即将分别的初三毕业班同学的祝词是什么?你收的寄语是什么?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五四氛围,形成良好的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情地交流思想展现自我,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也为第三目弘扬五四精神埋下伏笔。

学生立刻活跃起来,七嘴八舌谈论五四青年节时同学们中考前互相勉励的话。教师引入正题。

l       问题一:大家都知道青年节是五月四日,为什么是这一天呢?历史的这一天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学生三言两语回答五四运动基本情况。

l       问题二: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投影图片: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同学们一边议论一边辩认。

   播放影片《我的1919》片断1

片断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德育渗透:通过影片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让同学深刻感受弱国无外交的悲痛历史。学生一方面为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而忧虑深思,另一方面被外交家高尚的爱国情操、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所感动。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自尊自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l       问题三:山东问题的由来是什么呢?

l       问题四:什么是《二十一条》?

l       问题五:日本政府为什么要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开始看书,接着或讨论或思考或发言,教师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l       探究一: 中方代表顾维钧在和会上的维权行为会不会得到其他与会国代表的支持?为什么?

接着播放电影片断2

片断2: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中国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德育渗透:该片断突出了外交家顾维钧与帝国主义在和会上的斗争的场面,揭露了帝国主义无耻出卖中国主权的丑恶嘴脸。学生沉浸在那段屈辱的历史当中,脸上写满了失望、不满、愤怒,拳拳的爱国之心被点燃了,现场一片哗然。这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节奏,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反思历史,启示今天。

l       探究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社会各阶层的反应会是如何?

学生边看书边讨论,讨论完毕后,各小组交流看法。

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自决的斗争如火山一样即将爆发。

l       思维拓展:五四运动爆发的其他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拔:国际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示。国内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独裁专制;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第二篇章: 雄狮乍醒 气壮山河

[亲身体验  重现历史]

l       小组创作:几个学习小组各自展示课前制作的运动标语或旗帜。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小组创意解说一一点评,注意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对其存在的偏颇提出良好的建议,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提升认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l       角色体验一:请你以一名外国记者的身份给报社写一篇关于中国五四运动的报道

l       角色体验二:请你以一名北京高校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的身份给在国外的朋友写一封介绍运动经过及感想的信。

l       角色体验三:假设你是一位上海的小商人,请你谈谈你所经历的五四运动。

展示舞台:提前两天布置预习,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查阅整理资料,进行研究型学习,再选择一个角色来完成。完成后交给教师批阅,教师在上课前将优秀作品打印分发全班,让所有同学共同分享,是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体验历史,也体味到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点拔:以上作品要注意从不同的阶级立场、不同的评价角度审视历史。主要体现在运动的阶段特征、时间、中心、主力、方式、目标、结果。教师通过展示运动图片、口号及传单等内容再现五四运动场景,让学生感受运动中青年学生所表现的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并強调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也很快由北京转到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l       探究三:五四运动有没有实现它的直接目标(拒绝签约)?

电影片断3:顾维钧在和会发表演说,疲惫但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中国第一次对帝国主义说出了“不”!“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德育渗透:该片断短小精悍,但人物对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代表了亿万中国同胞保家卫国坚不屈的斗争精神。在学生心目树立起了一个不畏权、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的中国外交家的良好形象,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约?

l       探究四:五四运动还取得了哪些成果?为什么说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补充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乐于思考: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补充史料,结合课文思考题“三罢”斗争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提高其分析、归纳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点拔:总结时突出第二阶段的主力军及反帝斗争的广泛性,结果是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胜利的取得是全国人民英勇斗争的结果。当时的报刊评论道:“这是一个全民的运动,不是任何武力所能压制得了的。”

 

第三篇章: 五四精神 代代相承

[走近伟人  聆听教诲]

材料一:我们的三大信誓是:改造强盗社会,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                                            ——李大钊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是自由的别名。

                                              ——陈独秀

材料四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l       阅读以上四则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异同点?

3、材料三中的“赤旗”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的变化?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精神。

学生边阅读史料边思考再小组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因难度较大,所以采取与伟人对话形式使学生觉得亲切真实有趣。通过思考后再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让他们在交流和争论中进一步加深对五四精神的把握和理解。教师要参与他们的思考和争论,了解难点问题的症结所在,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提高认识。

情感升华: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效果验测  疑难突破]

l       实话实说  真情实感:  请你说说你心目中的五四精神?请你谈谈21世纪的青年人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代表发言。(以下内容是上完这节课后补上的学生发言要点)

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中国青年运动又丰富和发展了五四精神。

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是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勤于学习、就要善于创造、就要甘于奉献。

  注意:由于人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客观存在个性差异,所以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统一认识。而是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主体性,更好地展示自已、表现自已。通过相互比较、辩论、求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五四以来的中国青年运动史,是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历史篇章中一部绚丽的青春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

多媒体展现电影《近代春秋》的五四运动的典型场面,建议全体同学起立,合唱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让同学重温历史,最后推出概括五四精神的八个大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此定格。

 知识结构:

前期:学生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二十一条”

 

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二十一条”

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民主和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后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

 

 

 

 

 

 

 

 

 


(五)课后延伸----掩卷深思

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1919年的青年学生,面对国家耻、民族恨,你会什么做呢? 请你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开一副治国救民的良方。

七、教学后记

1、本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学习,学生都积极广泛参与,教师以不同的方式给予充分、恰当的表扬和肯定,这对保持和增強他们的探究意识与精神起到了良好作用。

2、本课教学用了大量的历史影视、图片生动形象地解说历史,以此增強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強化学生的历史体验。

3、学生在参与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从对这些历史的较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并从中发现了不少新问题,充分体会到了探究学习和思考的快乐。

4、对于部分有潜质的学生,可引导他们继续向纵深方向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五四运动能不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呢?五四运动对之后的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什么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