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教学反思
读《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的启示 谢经贤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9-11-19】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近段时间,我读了余文森教授编著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一书,在书中我学习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等名家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种有效教学模式和近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效教学案例。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中国篇(上)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一、有效教学对教师自己提出更高素养的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把成绩提高,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直接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也要成就自己。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如果要给每个学生一碗水,那我们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通用技术的教师,首先要精通业务,认真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标准》的精神实质,这样不仅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目标、评价方法要有深入的了解,也要理解编者的编排思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教材。否则,就会不明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对这应该了然于心,尽量做到深化重点,浅化难点,把重点的内容讲深入细致,把难点讲明白、清楚,并根据重点难点的设置来处理教材。通用技术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我的体会是教师要在技术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多钻研,多探索,吃透课标和教材。很多教师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这门科学,打开课本一看发现有很多的知识自己都不明白,而且相关的书籍、资料也很少。这就要求在上这门课之前就要吃透教材,看透教参,还要多看其它版本的材料,有空裕时间也可以多看一些其它技术方面的书籍,特别是物理学科中的力学分析、机械设计学科中的三视图、数学学科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地理学科中的环境保护等,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各个版本的教科书也可以互相借鉴,地质版和苏教版的书就可以相互补缺,有许多观念经过对比,自身了解的就比较清楚,还可以丰富教学案例,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纵横驰骋,左右逢源,应付自如,使学生的思维大门得以开启,求知欲望得到充分地激发。这样,使自己变成一个博学多才而富有知识个性的教师。

二、内外结合,活用教材,弥补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不足是提供有效教学能顺利进行的保证

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必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亲自去设计、制作、试验,这就离不开实践室的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支撑。如果没有相应的支持,那么教学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根本不能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因为不管是苏教版还是地质版的教材都浅显易懂,内容大多贴近生活,学生通过自学就能了解其意义,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内容或章节的安排上,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可以打乱前后顺序,增加一些素材充实到课堂内容中去,甚至趁机在没有纳入省统一会考前,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专长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又兴趣的技能(如:简易机器人的制作、电器维修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讲完后,我就布置学生以身边的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为主题、让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收集资料,以手抄报、小论文、作品比赛等形式对技术知识进行梳理和充实。然后,在校园内开展学习通用技术手抄报、版面设计等展览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定了基础;并利用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搞一些设计比赛活动,将通用技术课堂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得。我在讲完第三章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定”后,以同学设计制作小板凳为例介绍设计的基本过程。如果没有小板凳教具,老师讲解就显得比较枯燥。我就亲自参与设计、加工,做了三个便携式小板凳,拿在课堂上一亮相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做了承重技术试验,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枯燥”的理论课上得轻松,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材中安排的每一个“问题思考和“试一试,我尽可能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将其落到实处活用。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情感教学为主线,让学生“活”起来是行之有效的一课堂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人们常说老师是导演,但更多的时候也是演员,用精湛的演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有效的课堂。但是,老师的教学情感首先应该建立在客观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引导学生的好恶。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和谐的师生关系由此建立。作为教师,就要欣赏、爱护、尊重学生,用爱心与微笑,营造宽松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争答师问,积极而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动学习;“动”起来就是让学生主动来表演、试讲,或分组讨论,或面对面交流,真正做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对那些内向的、胆小的,不敢踊跃发言的学生,尤其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于关注,面带微笑,投去鼓励、期待的目光使他们鼓起勇气参与活动。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不插话,不打断,认真倾听,并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等感情传递给学生,对他们微小的进步,加以激励、肯定。欣赏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必然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畏惧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教师的爱和尊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前提。唯有将“情感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通过阅读《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中国篇(上),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己博学多才以及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当的形体动作等创造一个美的、自然的教学气氛,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