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备考指导
读书心得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9-04-19】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读书心得

莆田十中    林凤梅

 

这学期看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受益非浅。传统教学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进人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进人了一个新的大好发展时期,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引发了一场教育的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这场变革的核心人物。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份最,找到自己的角色,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积极转变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教师角色的转变有益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当学生在对某个话题自主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能因为分组后的讨论而忽视必要的课堂纪律,同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友好共学,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益于学生主体体现

以前的教材是教师必须执行的文本,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讲究自主自动性,师生互动性,教材挖掘的独特性,它要求老师用教材教学,依教材作为范本去创新,从执行教材走向开发创造,从刚性任务走向弹性任务。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思考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为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尽责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进的英语课程文化特别讲究课堂的对话文化,这是民主性的体现,不是过去教师在课堂上独白,一言堂。

二、教师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但要在教,而且也是在被教,更要带着爱心去教。

即使在新的教学观盛行的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这表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成了知识的传声简,按部就班的“教书匠”,总把课本里的答案当圣旨,不容更改和质疑,更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须知,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没有一尘不变的固定模式,它需要人们不断质疑,开动脑筋,用高超的教学手段去解决问题。而且,在信息化程度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老化速度和更新速度都在加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是不可能了,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我们还值,一个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接纳,就必须要在学识上获得学生的尊重。此外,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积极参加集体教研,互相研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将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

三、走进“自主、合作、创新”的高中英语课堂

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最终都需要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创造“自主、合作、创新”的高中英语课堂,是在新世纪中每个英语教师所应追求的教学目标。现将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朱幕菊,2002130)而新课程则倡导体验性的学习,强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注重学习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是一种人性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应是我们首先要给学生灌输的观念。而在英语课程中灌输“自主学习”,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把学习分为“知学、好学,乐学”三个层次,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坚、曾苗青、邱凯仪,2002237)教师可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把学习变成学生的直接兴趣和内在需要。2)通过现代化媒体激发兴趣《新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修订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文化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另一方面也注重向他们介绍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化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等,充满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达到以英语为工具去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使教师观、学生观产生了巨变。教师在课堂中灌输“自主、合作”精神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布鲁纳在《最新教学模式》中提出,实现教学任务的最好模式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他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王坚、曾苗青、邱凯仪,2002244)因此,笔者认为,课堂上组织的形式多样的表演、完成主题任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了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而通过辩论赛、英语剧表演、电影配音大赛、英语歌曲卡拉OK大赛等实践活动,学生除了能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外,更激活了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使英语课堂更具极强实践性、合作性,乃至创新性。

总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理解、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所以作为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多听,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再也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引导学生开口说、操练句型、讨论、归纳、分析语法项目,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者“.不是“听话”的“学习机器”,现在的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