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骨干教师 > 教学研究
思考高考,不再被高考套牢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7-11-02】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数学组  卓文达《考试周刊》CN22-1381/G4

 

思考高考,不再被高考套牢

莆田十中   卓文达

内容摘要:高考因其特有的人才选拔功能而倍受重视,也因为这重视,出现了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不良现象。如何使得考察学生的能力体现于日常学校的教学之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在新课程高考中不被高考套牢而又能套牢高考,这是本文的用意i

主题词:教育现象,成功,套牢,变革

“套牢”,查阅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劵投资词典),定义为“股票下跌至远低于购买价格时投资者面临的窘境。”引申为“陷入某事而不能自拔”。

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股民倍受套牢之痛,而对于高考,多少领导都要求理直气壮抓高考,多少专家都在研究高考、指导高考,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策划高考,所有的中学生都在拼命高考,然而,更多的是被套牢了!

被套牢了的学校教育现象

1.       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上,推行目标跟踪管理制度。许多学校为了使高考上线率年年提升,从高一一开始就分配指标,分析学生;确定哪些学生上本一、哪些学生上本二、哪些学生上重点大学,定好了指标,定好了同学,接下去跟踪这些指标,跟踪这些同学,堪为到位。

2.       有些学校为了追求高质量、高升学率,不是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效着手,而是延长学生的绝对学习时间,取消体育活动课时,以牺牲学生的锻炼和休息睡眠时间,来换取所谓的高质量。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上,都有“阴阳”两副面孔,一张是学校实际执行的,一张是用来应付上级各种检查的。

3.       政府重奖。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淡化状元,但在一些地方,重奖“高考状元”、“高考优秀学校”的做法依照存在。有的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重奖高考优秀学子,各地却打着重视教育的旗号,而忽视了其做法所带来的太多的负面影响。

4.       “疑因妒忌对方成绩好,高考学生6刀刺死同班同学”:上海市某中学校内曾发生一起命案,一位19岁的高三学生小何(化名)在洗手间内用水果刀向同班同学炜炜(化名)身上连刺6刀,致其死亡,记者调查时发现,让两名平时文静的学生,最后演变到一方残忍地杀害对方,动机很可能是因为对方的成绩优于自己。

5.       “生怕被超越,他时刻死盯着对手”:据报道,高中班上竞争对手的出现,激化了小丹(化名)痛苦的回忆和一直以来的遗憾,种种内心的不安通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她开始盯着竞争对手看,他们努力学习的行为都会引起小丹的焦虑不安。

不被高考套牢的成功

1. “平民总统”卢武铉。家境的贫寒和生活的磨砺养成了卢武铉正直、诚实和自强自立的品格,读到初中三年级时,家中已经一贫如洗,再也无力供他升学了,卢武铉只得休学回家。为了获得奖学金以便继续升学,他报考了釜山高中,釜山高中成了卢武铉最后学历,也使他成了韩国历任总统中学历最低的一位。

2. 全国最佳“四分位”、“北京十大杰出青年运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学生白宇鑫同学在《橄榄球给我坚强》一文中写道:…….那种团结、拼搏、自信、坚强的橄榄球精神,必将使我受益终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自己,打赢人生的每一场比赛!

3. 北京市月坛中学张文生校长说,知识的厚度决定未来发展的高度,开阔的视野造就的则是把握机遇的魄力,只有胸怀天下,韬光养晦,未来才会更加精彩。应时刻守住自己的教育理想,找准人才成长的方向,不拘泥学生个体的分数和一时的得失。

套牢高考

解读权威发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做出重要部署,5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就广受关注的高中课程改革表示,马上启动的普通高中改革将充分发挥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学环节的统领,同时与高考招生改革做好衔接,过去高校招生依据高考成绩,现在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要解决提高考试权威性和增强可操作性的关系,同时还要解决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建立学业水平综合测试与采取分科分类考查的关系,要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分析高考试题 实验区新高考已进行多年,高考试题凸显出了“稳定、新颖、基础、能力”等特点。突出探究性,提高思维能力,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方特色;重视开放性,做到学以致用。不仅直接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也间接考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这就是: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套牢高考 高考让改革者受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依据自己兴趣、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学习课程,在学习中,必然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潜能会被激发,产生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冲动,进而个性能力就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也就能自如的应付高考,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观点 普通高中正在由单一注重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向系统关注内涵提升的集约式发展转变,集约发展的核心是以“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责,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的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的光芒”为基,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身心和谐,文理综融,个性舒张”“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为魂,推动普通高中持续发展。

教育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都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我们需要站在中外教育的交叉点上来看待学校的教育工作,这里面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关于课程改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成长方式有一个变化和优化,使学生能够过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

“变革未必带来进步,但是,进步终究需要变革。”改革可能会付出代价,但是,教育要求进步的话,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当我们成为课程改革的促进者时,我们也就套牢了高考,而不被高考套牢。

 

 

参考文献

1.徐晶编著,《学校经营管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陈燕萍,疑因妒忌对方成绩好,《海峡都市报》,20081015

3.胡金波,普通高中教育怎样走内涵发展之路,《中国教育报》,2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