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高考题的思考 ——函数“伪对称性”的探究 莆田十中 蔡娟兰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一道高考题出发,探究一类函数类似于二次函数的对称性问题,本文把这种对称性称为函数的“伪对称性”。 关键词:函数 对称 一、 问题产生的背景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一块重要知识,其思想可以说是贯穿整个高中。因为它的重要性, 所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考试,命题者大都喜欢把它作为压轴题来呈现。其所考的知识点,常见的有: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而本文从“对称性”的角度来进行探究的。 二、 问题探究的过程 (2010天津卷)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 (Ⅱ)已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证明当时, (Ⅲ)如果,且,证明 答案解析: (Ⅰ)解: 令,解得=1 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所以在()内是增函数,在()内是减函数。 函数在=1处取得极大值且= (Ⅱ)证明:由题意可知,得 令,即 于是 当>1时,2-2>0,从而’()>0,从而函数F()在[1,+∞)是增函数。 又F(1)=F()>F(1)=0,即>. (Ⅲ)证明: (1)若,由(Ⅰ)及,得与矛盾 (2)若,由(Ⅰ)及,得与矛盾 根据(1)(2)得由(Ⅱ)可知,,又,所以,从而.因为,所以,又由(Ⅰ)可知函数在区间(-∞,1)内是增函数,所以>,即。 试题分析:显然本题第(Ⅲ)小题的证明是用到第(Ⅱ)小题的结论,而第(Ⅱ)小题的证明是利用对称性构造一个新的函数来进行的。那么如果没有第(Ⅱ)小题做铺垫的话,我们自己又如何构造新的函数?我们知道第(Ⅱ)小题的重点是对称轴,所以搞清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函数其图像本身关于直线对称,且(),那么。而第(Ⅲ)小题只是把“=”改成“>”,因此,大胆的猜想也是类似于对称轴的功能,本文把直线称作函数的“伪对称轴”。其实,结合函数的图像可以发现,刚好是函数的极值点,而函数图像的变化是:当()时上升的趋势较快,也可以说此时图像较陡;而 ()时图像下降的速度较慢,也可以说此时图像较平稳,即左右两边不对称,所以才会出现的结果。搞清楚了问题的来龙去脉,现在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如果没有第(Ⅱ)小题做铺垫的话,我们可以结合函数的极值点,利用其“伪对称性”的性质来构造新的函数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其中的便是函数的极值点)。再比如以下几道题: 1、(2013的湖南卷)已知函数=. (Ⅰ)求的单调区间; (Ⅱ)证明:当 ()时,. 答案解析: (Ⅰ)解: 当时,;当时, 故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减区间为。 (Ⅱ),不妨设,则由(Ⅱ)得, 设 再设 , ,则 ,即,故 在上单调递减, 因此对任意的,都有,即 又,对,都有,故 由(Ⅰ)得,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即。 2、(2015福建省质检)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最小值; (Ⅱ)判断的零点个数,说明理由; (Ⅲ)若函数有两个零点,证明。 思路分析:本题与上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都需要构造函数,再利用第(Ⅱ)小题的结论进行证明。 3、已知函数 (Ⅰ)讨论的单调性; (Ⅱ)若,使,求证:。 思路分析:本题也是与上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仍需要构造函数,再利用第(Ⅱ)小题的结论进行证明。 4、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最大值; (Ⅱ)若存在,使得,证明: 思路分析:本题需要构造函数,再利用第(Ⅱ)小题的结论进行证明。 三、 探究得出的结论 对于有极值的函数,当时,证明与的和的大小问题,可以利用“对称性”构造新的函数,去证明新函数的值在指定的区间中恒正(负),最后利用单调性完成证明。 该论文于2016年在《中学课程辅导》第5期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