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历史课件的简约之美
福建莆田第十中学 施清霞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学校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让中学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立体。但是,不少老师却忘记了课件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领悟历史,更有效生动地教学,而不是一味堆砌华而不实的特效。如何合理利用课件恰如其分为历史教学锦上添花?我们一起来探讨下课件制作的简约之美。 【关键词】:历史课件制作,简洁的艺术,教学效果
所谓“不忘初衷,方得始终。”在探讨课件制作之前,让我们先回到一切的初衷。对于我们历史教师而言,课堂上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理解历史知识,养成历史思维,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能够以史为鉴,丰富自己的内心,照亮前行的道路。有了这个清晰的教学目标,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历史课件的制作之道,它不是纯粹为了华丽的页面,炫目的特效,繁复的堆砌,而是,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存在,为的是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如何使课件既简洁有效又不失艺术感,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抛砖引玉,来做个探讨。 一.“找准你的目标”:课件的有效针对性原则 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对受众目标有明确的认定,到底面对的是刚接触新课,还是需要复习巩固学生,不同的学习群体对课件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是新课首教,可以多利用历史课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历史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融入其中。若是面临考试需要系统复习的考生,我们就可以多利用表格,简洁利落的归纳出重难点,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减少学生的负担,让其更高效地复习应考。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对策,有效针对才能有最佳效果。 其次,课件制作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对重点难点的解释。一些书本已经有详细显示的历史资料,就不该在课件中再次出现。过于臃肿的课件只会面目模糊,让学生淹没在茫茫页面之中。演示的知识点应力求是传统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用语言无法形象描绘的内容,页面一般建议控制在15页之内,化繁为简、简洁有力的课件才是上上之选。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师生进行课堂互动,而不能沦为只会点鼠标的教书匠。 二.“大道至简,大简至美”:课件中体现的简洁艺术之美 不少老师制作课件的时候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味追求华丽效果的怪圈中。所谓过犹不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课件是为了教学而服务的,不应该反客为主,一味体现技术的堆砌。“大道至简,大简至美”,简约也是艺术中一门重要的学问。就像著名的苹果品牌发布会,CEO乔布斯每次用PPT推广介绍他的产品都成为经典案例,引领潮流。他的PPT可谓惜墨如金, 页面上往往只着重显示一个词组,且背景色总是简约的蓝灰色(被奉为经典苹果灰),文字只有白色,没有其他任何颜色,典型的单色简洁风格PPT。这样的配色和排版力求简洁明快,留下了足够的表达空间。但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而是独特的艺术之美。 那如何在课件中把这种简约的艺术进行下去呢? 1. 色彩之美 根据心理学研究所得,人对不同颜色有着不一样的感知。红色和黄色被最先被感知,白色最慢,所以我们可以在课件制作中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走神的部分,就用鲜艳色块做文字的底色,形成强烈对比,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针对高三学生的课件则用色应趋向柔和、沉静,高年级学生己形成较系统的感知,不需要过多外部条件的强烈刺激。整体课件应该保持一个和谐的色彩基调,以淡雅简洁为佳,红黄两色虽然容易吸引眼球,但不宜过多使用,否则容易使学生混乱疲劳。 2. 文字之简 有人把文字形容成课件的天敌。因为不少老师热衷于进行文字材料的“复制,黏贴”,尤其是我们历史学科,经常有大段的文言文材料。有些老师在课件中大量复制黏贴这些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回答。其实这个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过多的文字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会囫囵吞枣,更何况是本来就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如果要采用大段文字材料,建议教师事先对材料进行精简处理,保留一些关键性的描述,让学生能快速获取重点信息。记住,简约往往成就精品! 3. 艺术之雅 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学习。比如课件中的文字,不同的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古代史的部分可以用一些颇具古风的字体,如叶根友的字体就很切合,让学生第一眼就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情。故事性比较强的材料就可以采用一些趣味字体,让课堂的气氛活泼一些。整体编排方面也要注意,一个页面中不宜引用太多图片,应适当留白,雅致简约。 三.“不忘初衷”:课件的高效实用性 无论再精美的课件最终还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兼顾美观艺术的同时,如何增强课件的实用价值呢? 1.可操作性 课堂上最宝贵的依然是老师精彩的讲解和学生的思索。课件只是一件辅助的工具而已。所以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界面上要有明确的图标指示,一目了然,避免复杂的操作,交互设计也不宜过多。课件要生动、形象但更重要的是实用,一定要考虑到现实可操作性。 2.要有启发性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本来就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这时更应当学习国画中“留白”艺术,腾出更多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不能整堂“电灌”。设计的问题应当精简,富有启迪性。记住,题目贵精不贵多。一节有思考的课堂才是真正活起来的课堂,让师生都受益的有效课堂。 3.动静皆宜 一动一静,交相辉映。课件中要善用动与静的结合。单纯文字、图片还是不够立体生动,历史课有大量丰富的视频资料可供选择,老师们可以好好利用起来。比如讲到世界史的时候可以截取《大国崛起》里的视频片段,展现大国之间的风云变幻。回到唐朝的历史,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大明宫》,精美绝伦的视频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扑面迎来雍容华贵的大唐气度。适度的视频运用绝对可以让视频为之一亮!但经常看到一些课件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切换与效果,容易扰乱学生的思路,应该尽量避免之。 4.交流性与趣味性 在课件的设计上在要尽可能地留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发挥的余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可供任意调用的模块,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演示互动;在师生交流中才能教学相长,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界面设计上也要注意趣味性,使学生“寓学于乐”,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要以冷冰冰的姿态出现,多加入一些可供讨论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热点相结合,使学生更有探讨的欲望,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5.反馈设计 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反馈设计是很好检验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声音反馈(热情的掌声、及时赞赏鼓励等)、游戏反馈(设计具有启发思维的互动小游戏)。精心设计的互动反馈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更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件是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创设出浓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更生动直观的多媒体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件绝不能滥用,满堂“电灌”效果有限,课堂的灵魂依然要扎根于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相长和对历史的思索借鉴。简约雅致不失艺术感又兼具实用价值的课件才是上上之选,让它成为历史课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3年修订版 [2] 何春奎,《多媒体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杨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才智》2012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