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骨干教师 > 教学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做法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5-01-12】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做法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入手,引领学生推开文言文阅读这一古典文化的大门。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做法,从理解古文汉字的涵义、以“诵读”为突破口、古为今用学习文言佳作的构思及表达技巧等四个方面阐述文言文教学的做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古文汉字涵义  诵读  古为今用  学习文言佳作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最恐惧的地方。承载了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文言文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再加之文言文学习的效果不是即时显现的,不能够马上领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好处,文言文也缺少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的机会,很多高中生认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古文无用,好比画纸一张”,从而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入手,引领学生推开文言文阅读这一古典文化的大门。

一、结合音韵、文字、训诂,理解古文汉字的涵义

学习文言文必先识字,字包括音形义。文言文学习要将音韵、文字、训诂等知识综合起来,发掘汉字和词语的涵义。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首先必须打好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音韵、文字、训诂等知识,讲清汉字的音形义,挖掘并深刻体会汉字、词语的涵义。

《陈情表》里有一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属于叠韵连绵词,意思为“徘徊不进的样子”。盘桓、徘徊、彷徨字形不同,但都是叠韵连绵词,且意义相同。由此,可归纳出:叠韵连绵词虽形体,但读音相近意义相同。

又如,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是《曹刿论战》中的句子。学生往往将 “狱”理解成现代意义的“监狱”,这就错误地理解了文言文中词语的古今异义。笔者引用《说文》中的一句:“狱,确也。从犬犬,从言。”犬犬,即两只狗,这个学生们很好理解。笔者又举例朱骏声的《通训定声》:“狱,讼也” 。“狱”,狗好斗,故用两犬表示相争;而“讼”指打官司要争正确与否,故从言。由此推断出“狱”为会意字,本意指打官司,后引申为案件。打官司,常常会有人会因触犯法律而入狱,故又引申为监狱。笔者就是这样一步步渐次性地引导学生了解了狱字的形体和词义引申的轨迹,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曹刿论战》中的“狱”。

二、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朗读、吟诵、吟唱三结合,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言篇章的内涵和美。

大声朗读,口熟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定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章更讲究韵律音韵。中国古人常采用“吟诵”的方式来理解古文,这样还能充分培养朗读者的文言语感。

笔者让学生学习古人拉着腔调、摇头晃脑地来朗读,出声有感情地吟读,读出节奏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在“读”中直接与古人“对话”,在“读”中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笔者还采取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带读、范读、齐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文言文中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难以理解的,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能够逐步理解其义。

例如,《兰亭集序》、《谏太宗十思疏》和《过秦论》都是非常好的朗诵材料,这些文言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笔者结合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们通过学唱这首歌,很快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接着,笔者让学生们充满感情地反复吟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们通过朗读、吟诵、吟唱三结合,对全词传达出的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感悟,充分感受到了作品的意境,同时又提高了对文言语言的感悟能力。语文课堂上有多种元素的加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变浓厚了。

三、古为今用,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古为今用,才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文言文有用处有价值。笔者常结合时事政治与学生心理,阐述古人的思想精华,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的教育价值,使文言文贴近时代,从而激励学生学习文言文。

欣赏曹植的《七步诗》,笔者引用了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奋笔疾书的《七步诗》中的“相煎何急”,学生们立刻就领会了“相煎何急”的含义,体会到当时国共两党的紧张关系,更愤慨于国民党杀害同胞的残忍。对于中国政治领导者在对台对外关系上常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笔者让学生们查找这句古文出处,结合对台对外关系,说明政治当局一旦逆民心而动、倒行逆施,其结果必然是失民心而惨败。

网络时代下的青少年,不能只沉迷于网络用语网络符号,文言佳句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良药,文言典雅凝练,妙意横生。笔者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激励学生们珍惜时间;教导学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多看看别人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朋友;《周易》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是笔者激励学生奋斗不息、胸怀宽广的妙语;笔者告诫学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学习。“学有所用”了,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四、结合学生习作,学习文言佳作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许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常常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训练相脱节。许多文言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学生们学习和借鉴。下面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说明我是怎样让学生借鉴学习文章的构思和语言表达。

高中生应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但不少学生议论文文章空洞、论证乏力。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堪称议论文中的上乘之作,颇有借鉴价值,整篇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文中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再层层递进,先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为例,从进攻方的失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以守方条件有利却弃城而逃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揭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根本原因,突显文章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语言表达也很有写作借鉴意义,例如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的排比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气势磅礴,语气强烈,说明形势对守城来说更为有利,却弃城而逃,雄辩的证明了“地利不如人和”。

又如,一次写作训练是关于“逆境出人才”和“逆境未必出人才”这样的辩论话题,笔者结合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学习,让学生细细揣摩文章,并从中提炼出有关“逆境出人才”和“逆境未必出人才”的论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该篇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小组口头辩论,最后再落实到个人书面作文中。通过这样持续而有意识的文言阅读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学生从教材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

“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面对相对晦涩的文言文,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趣味和用处,才能点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从而自觉地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历史发展、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感性的、直觉的心理活动,不仅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要让他们以自觉学习文言文提升自身文言修养为荣。只有一个民族不断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个民族才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梁旭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反思[J] 《中学语文》201024

2.      王瑞霞 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探[J]  《科技资讯》201115

3.      任凤鸣“文言文开放式教学初探 [J] 《科学大众》200804

4.       王鹏伟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J]  《中学语文教学》200310

5.      蒋燕波 基于文言文教学的朗读策略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0704

语文组  宋庆清   该论文发表于2014年《学园》第15期,刊号:CN53120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