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逆向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翁 建 梁 莆田第十中学
概要:逆向教学法,就是摒弃习惯性教学思路和作法,“反其道而行之”,创新使用其它方法与对策。在英语教学方面,采取逆向思维和做法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会比常规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结果。本文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来阐述逆向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逆向教学法 词汇教学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即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常常受某种心理定势或习惯的影响,会按照固定的思维定势行事。当这种习惯性思维和做法在实践中受到阻碍,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时,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摒弃习惯性思路和作法,尝试使用其它方法与对策。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在英语教学方面,如果采取逆向思维和做法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会比常规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结果。 目前,英语教学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按照教材和课堂的顺序、将每一课时英语知识点和语法点嚼碎一点一点喂给学生。这种单一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追求知识的动力。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在自身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先从学生应该获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倒推思考出适当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使学生和自身都受益匪浅。 一. 逆向教学创新多样化词汇学习 1. 新词授课 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词汇表中都有不少生词,特别是阅读课的词汇占了大部分,若这些阅读词汇学习者不能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就会对教材中的课文产生理解性的障碍。笔者观察到,对阅读课型第一课时的词汇的处理,一部分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进行全方位的生词扫障,缺乏对词汇合理的规划和分类,用过多的时间面面俱到地处理所有的生词;另一部分教师则在阅读第一课时,笼统地用“略读—扫读—细读”的方式操作处理阅读文本,较少涉及到对文本任何一个生词的讲授。教师要在学生学习阅读文本之前,应用一些词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处理一些重点词难词。 大多数教师在讲解生词时,常规的做法是将生词的词性、汉语意思、用法逐层讲解。这种情况碰到单一意思的生词,还较容易记忆,但是碰到一词多义的生词,就会给学生造成困扰。笔者经常利用逆向思维先从呈现例句显示用法开始,然后往前推,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一个词的多种用法。这种作法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因而会记得更牢。例如,人教版必修五Unit 4 Making the news中有一个词“cover”,这是一个标准的一词多义的词。笔者在幻灯片上先呈现以下几个句子: We covered the news. 2,000 yuan can cover his costs each month. So far this month we have covered ten lessons. He covered the distance of 10,000 miles in an hour. Cover your face with your hands. The book cover is blue. 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cover在每个句子不同语境中的词性和意思。对于有些小组理解有障碍的句子,笔者还采用其它方法来帮助他们。例如,用同义词组“interview and report”来解释“We covered the news.”中cover的意思“新闻报道”;用手掩盖脸的姿体语言来辅助解释“Cover your face with your hands.”的意思“覆盖”;;用小故事来辅助解释“2,000 yuan can cover his costs each month.”的意思“支付”;用实物来辅助解释“The book cover is blue.”的意思“封面”;用图片来来辅助解释“ He covered the distance of 10,000 miles in an hour.” 的意思“走过一段距离”。 逆向教学法在呈现例句的过程中,让学习者在教师多种词汇教学策略引导下,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中学会词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2. 词汇复习 词汇复习时,如果老师再重新照本宣科地讲一遍某个词、某个短语的用法,即使是重复性地强调,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教学缺乏新意而厌烦,就达不到复习巩固的效果。这时,如果教师利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创新一些词汇复习方法,结合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情况就能得到改善。 复习与巩固每一单元词汇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词汇纸条,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根据英文释义猜测词、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汇使句子完整、连线题、说出反义词、改错题等。课上,每个小组先由一个学生出示纸条,让其它三个学生完成。可以以抢答的形式,更可以让先猜到的学生不要说出答案,而是用英文释义、画简笔图、身体语言等方式,不断地给一些提示,帮助没猜到的同学根据提示及纸条上的具体语境去反推猜出该词。例如,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词汇destroy,就可以利用恰当的信息来提示。“After a big forest fire, the forest will be……” or It means “put an end to the existence of something.”通过这些信息,学生的大脑里飞快地闪现出与此相关的词汇,直到最后反推猜出。这样学生积极的逆向思维,既在锻炼了听说能力的过程中捕捉了信息,又巩固了词汇。 二. 逆向教学加深对文本的深层开发 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有效通过阅读文本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然而,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仅仅停留在对文本高级词汇、短语、句型的讲解中,对文本内容、文章框架、写作手法等“浮光掠影”,缺乏真正开放性、深层次思维的阅读活动。 1.对文本整体的理解 在阅读文章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对学生讲: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都在文章的首段或者末段。接着,教师就从首段开始逐段翻译分析。虽然学生明白了一些文章的内容,但学得很被动,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或学会运用。如果教师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选修六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笔者将该单元阅读文本(记叙文)的结尾部分先呈现出来,让学生小组讨论文本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这就是应用反推思维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选修六第二单元Poem,笔者把该单元第一篇阅读文本完整的文章裁剪成若干个不同的部分,并打乱顺序,然后叫学生阅读后去重新排序,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写作脉络。 2. 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更多体现对文本开放性、深层次思维的阅读活动,应在充分尊重作者文本原意的基础上,从文本中找出足够的信息进行正确理解。 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的第一篇课文“Puzzles in Geography”的题目点出文章的点睛之处“Puzzles”(谜),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谜”了解不深,认为主要是介绍有关英国的地理之谜。笔者应用逆向法,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给出不同任务。A 组利用第二段有关联合王国形成的文本信息讲解英国国旗的由来;B组结合教材第11页地图和第四段内容介绍英国几个大城市行政特点;C组学习并介绍文本中英格兰的区域划分,D组结束最具有意义的首都伦敦。各组在介绍本组学习内容时,其它组成员猜测文章下文的写作及文章整体的串联。由此,将所有信息连接起来,解决了该文实际上是从历史的角度来介绍今天英国地理的划分之谜。 三. 逆向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进行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时,面对的最大的三个难点就是:语言难点、结构难点和内容难点。为了让学生们克服这些难点,笔者尝试应用了一些写作教学方法。笔者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名词的单、复数乱用;动词时态、语态混淆;形容词和副词级别错误使用;文章中心不突出,重复写作与主题无关的话;文章逻辑紊乱,跳跃性太大等。为了达到使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想到可以利用逆向法,而不是常规的“词—段—篇章”的写作教学方法,先从篇章入手,例如借助短文改错的形式,将班上同学的习作挑出具有典型性错误的习作,印出来,让全班一起来订正。此外,笔者还利用逆向法让学生就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篇正确的英语文章去编一篇改错题。学生就会动脑筋去思考这些错误的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来编错误。这样做能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提高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笔者针对2014年福建省省质检英语书面表达Where does your time go?(时间去了哪?),让学生以4至5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先订正自己的习作,然后把它传给组内其它成员批改,在所有组内成员批改完之后,认真研究自己错误的地方,最后重写一遍。笔者还将参考范文与班内优秀的两篇范文放在一起,让全班同学分析评价,学习三篇各自的长处。
逆向教学法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了开放式的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了教师的“乐教”、学生的“乐学”。逆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的学习活动。逆向教学法作为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1] 黄海丽,高中英语阅读文本的解读[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2) [2] 傅咏梅,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四“不”和“要”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4(2) [3] 于艳琴,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反推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英语组 翁建梁 本篇发表在莆田市名师论坛2014第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