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都知道没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教学中常出现一问不知、二问不答的情况,我曾试着进一步与学生交流发现诸多学生中没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是对历史内容中疑惑的地方不感兴趣,三是不懂所讲内容,这三方面是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我认为要想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从这三方面着手。只有找到根源才能进一步取得成功。 【关键词】问题意识 历史课堂 兴趣 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也许我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广博式的讲授课本内容从而缺少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从讲课方式、引导思路和问题设计三方面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历史课堂问题意识。笔者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解决学生意识问题 学生的意识分为外在意识和内在意识,外在意识原因在之前受过挫折和打击给心理造成阴影,间接在学习中有问题不敢提出等现象。内在意识原因在自我封闭、思想受限而导致的状况。而这两种意识都是可以通过我们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引导而纠正的,所以,我们学会细心观察和交流学生及时的心理变化。上文中提到影响学生没有问题的三点原因,这里我针对这三点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1.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 很多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有问题但是有恐提症一直不敢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点也是众多学生都有的通病。我与几位有这种情况的学生沟通得知,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怕自己的问题没有含金量而遭到同学们的笑话。其实,我们应该在大家面前都说清楚这件事情,任何问题老师都会认真对待、仔细回答不会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含金量而对学生失去信心和耐心。 2.对历史内容中疑惑的地方不感兴趣 学生的学习总是被教师牢牢地叮嘱和拴住,我们不会因让学生自由发挥而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如果,放过学生对内容疑惑的地方而不去及时解答只会造成问题的积压,这种过程最终的结果是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所以,在我们讲课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的表情,如果看到一脸迷茫和疑惑时我们应该换着思路或重点讲此节内容或请学生提出问题,以便学生及时解决新鲜的问题。 3. 不懂所讲内容 学生出现不懂我们所讲内容时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我们可能把课程讲解的较复杂,比如:讲解《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时我们直接提出“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以及形成原因时,这时学生大多是一脸迷茫看着教师因为,学生没有完全深入此课内容没有进行完整的学习,所以,学生解答不出来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可以从初步尝试采用构建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协作会话,调动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大要素,力争使学生能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去设计教学步骤。 我们在了解形成没有问题意识的原因之后,就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和思想上去引导和纠正学生。把课程内容简单化、趣味化也是符合现在学生的心理口味之一。 二、培养兴趣,巧设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很多学生并不看重历史学科,原因在于历史学科不作为考试分值的一部分,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是紧张学习压力下的一门放松的学科。所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能力下尽最大的可能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是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提问的魅力引发出来的,所以,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会着重考虑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提问的设置。比如:讲解《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时我是这样引发学生兴趣的,“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社会之一?”和“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这两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翻阅课本来找到答案。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提问应该简单又富有技巧,同时,也请出学生根据翻阅课本对内容中的疑问进行提出。也要善于引导去思考历史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比如:《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中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奴隶社会?2.奴隶社会主要有哪几个王朝?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从上而下、从内而外的提出问题借此来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 三、颠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问题探索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站在讲台雷打不动地进行讲课,学生是否听进去和是否消化就看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了。我认为新课程的推陈出新正是我们需要改变和付出实践的,所以,颠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问题探索是我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方法。在课堂中我不局限于高高在上的讲台而是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再提出的历史问题上我与学生站在一条线上,组织学生成立一个个讨论小组分别指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编写历史剧本,通过剧本的表演形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事件,同时也是激发其他学生在看同学再现历史事件过程中直观的了解历史真实情况。一般这种剧本式教学放置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事先与参演的学生选择好剧本题材再把此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摸排清楚,引导学生正视、尊重历史原原本本按照真实的历史事件而编排。表演的前中后教师都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 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于新鲜和所感兴趣的事物上,我们在思考着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也应该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等。问题来源于不解,不解产生在疑惑的基础上,我们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叶志强.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6.63-64. 2.金艳.学贵有疑——关于历史与社会课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09.7.43-45. 3.黄家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51-52. 4.姜建忠.让课堂因质疑而充满灵动——小议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研究旬刊》.2009.3.69-70. 该论文于2016年在《高考》第3期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