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魅力之境 创造课堂神话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莆田十中 谢绍剑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能让四十五分钟的数学课上得精彩,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创造神话。为此,着重从课堂语言、教学方法、课堂容量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 课堂语言 教学方法 课堂容量 神话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您会感到好笑,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创造神话岂非笑谈?亲爱的读者,您不能不承认易中天在三尺讲台上凭着一张嘴讲《三国演义》竟让亿万中国观众为之倾倒,您不能不承认魏书生给全校最差班的学生上语文课竟让那些“混世魔王”如痴如醉吧!当然,也许您会说,文学课好调动学生;诚然,较之于数学,文学确有其优势,但这并不能因此说数学课就难以提高效率、难以创造神话,只能说绝非易事罢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听过一堂精彩绝伦的历史公开课,课后有人问开课老师准备了多久,那个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由此可见,试图把一节课上得精彩绝伦,以至于创造神话,绝非一挥而就,非得下一番功夫研究不可,数学课当然也不例外。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及所见所闻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 、数学课堂语言要讲究魅力——声情并茂 “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总以为那是讲汉语的老师追求的境界,数学老师只要把数学题讲出来就行了;其实不然,“能讲”与“善讲”其效果绝非一样,还是俗话说得好“会说叫人笑,不会说叫人跳”。 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听形象优美、生动有趣的话,尤其是激励表扬的话,更何况我们要传授的大多是枯燥的数学概念,面对的又是一群天真、活泼、单纯的孩子,想把课讲得声情并茂,吸引学生,不讲究语言的魅力恐怕实在不行。那么,数学语言怎样才具有神奇魅力呢?笔者以为充满神奇魅力的数学语言至少应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语言生动有趣 数学语言要求准确,这是它的学科特点使然,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传授数学时追求课堂语言的生动有趣。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概论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因而它的“庄重严肃”往往让年龄尚小的学生望而生畏,此时老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充分挖掘数学的潜在魅力,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有位老师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时,给学生举高斯的一个例子,感悟高斯小时候如何巧妙解决1+2+3+…+100的求和问题,体会数学思维跳跃所带来的简便,让学生领略数学的魅力。这种通过讲故事把数学知识融入很有趣味的情景中,化枯燥为生动,易于学生接受;而且,我以为学生在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之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与创造精神。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枯燥概念充斥的数学教学中是很值得大家借鉴的。 (2)语言充满关爱和鼓励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既有老师的“授业解惑”也有学生的“求学问道”。只有学生“亲其师”方能让他们“信其道”,从而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产生渴望、追求与满足,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我们老师来说,交流情感的传媒首推语言,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未成年的学生——大多天真幼稚、自尊心强,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完全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因而作为老师,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感情尤其是批评学生时用语务必慎之又慎,对学生多关爱多鼓励,让关爱、鼓励如阳光在教室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学生上课口答问题或做作业出现大错时,千万不可怒形于色,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宽容学生,不妨对其说“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请你再审题意,或许能有新发现”“老师相信你能找出错误之处”“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你没有看清题目”等等。这些评语不仅能很好的消除学生因错误产生的自卑心理,逐步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也更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和情感交流。如此,毫不夸张地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数学课堂教学法要讲究魅力——多样适用 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灵活的,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等而要求传授者不能拘泥于一个固定模式或方式,即所谓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具体说来,从教的方面讲,“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拘一格,采取灵活的教法,凡是能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课堂内容,这样的教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对于新授课,我们在用讲授法传授新知识时,如有可能不妨穿插一些演示法让学生手脑并用 。比如在讲授“椭圆的定义”时,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如何画一个椭圆?”大多数同学都会有疑惑。此时,老师就可以拿出首尾连结起来的绳子,固定在黑板的两个定点上,再利用粉笔绷紧绳子,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规则的椭圆。学生一定会感到很惊奇。这时老师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去画一个椭圆,再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样可以画出一个椭圆,在不断的引导下,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得出椭圆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思维也得到不断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根据内容的不同还可采取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总之,如孟子所云:“教亦多术矣”,只要我们做到根据具体实情,采用灵活的而不是单调陈旧的教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法答疑解惑,一定会让课堂趣味盎然的,相信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一定会让数学课堂“春满园”。 从学生学的方面讲,我们则要充分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教师的教,效果还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传知固然重要,启智才是关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让数学课成为神话。为此,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努力教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力求培养学生会听的能力 也许您会说,听别人讲话,不就是竖起耳听吗?谁做不到!其实不然。比如做翻译的,领导人讲了很长时间,他居然能把讲话的内容很好地翻译出来,靠什么?我以为除了翻译者有很强的记忆力外,关键还在于他(或她)在听的时候掌握了巧妙的方法,即能做到抓住要点,边听边记。作为学生,也应具备这种能力,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而且做到在听别人讲之后能复述之,这才叫听课,才叫听懂他人的话。在课堂上应做到“言者有心,听者有意”,老师让学生不仅耳到,还使学生心、口、甚至手都到了,学生一门心思在老师课上,跟着老师思路想下去,长此以往,您能说课堂效果会不好吗?能不创造神话吗? 第二 、力求培养学生会看的能力 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做老师的要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习惯,凡是通过学生看能理解掌握的知识,老师不要讲至多稍加点拨。在教学中可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给学生观察提纲或提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在比较中做出正确判断。上文提到的老师讲三边关系时,我想从某种意义说也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力求培养学生会想的能力 大凡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决不把问题的答案和盘托出,而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去动脑筋思考讨论。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老师再作点拨,让学生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而让他们热爱我们的数学课,并乐意投身于数学探究中去。比如在高三复习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除了回顾课本的推导过程外,教师还可以问学生如何利用向量,三角函数知识去推导,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不断发掘新的推导过程,十几种推导过程都找到后,无形中把高中很多知识点都回顾利用了一番,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学生就会养成不断去思考的习惯,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4)力求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 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对课堂学习的一次参与,是对课堂内容的一次思考结果的表达,这一言一语都是智慧火花的绽放。说的方式多种多样,譬如同学间争论,先写后说,光说不写等等,刚开始,我们老师不要对学生期望值太高,学生能开口就是胜利,相信时间能让我们看到神奇。 总之,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有效的把耳目脑口手都利用起来,数学课才能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被激发出来,如此,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终生受益。 三、数学课堂要讲究容量的魅力——科学适度 说到课堂容量,我们大多主张越大越好,尤其是上公开课,由于评课者往往把眼睛放在课堂容量上,因而主讲者便身不由己地上课节奏明显加快,仿佛走马观花,致使师生在台上台下都忙得不亦乐乎;而有的老师则相反,上课悠悠哉,或对每个小问题小枝节都细心雕琢,深怕挂一漏万,讲课进度如蜗牛爬行,慢得连基础不好的学生都心烦。笔者以为一堂课容量是否安排的科学适度,标准应为是否让“差生‘吃’好,优生‘吃’饱”。借用别人的话说,就是课堂容量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调控好以下三量:教师的授出量,学生的训练量,师生的双边活动量。因而课堂上讲解的例题难易要兼顾,既要有为差生设置的基础题,也要有为优生设置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课堂上既要有讲更要有练,且讲得务必精,练得务必勤。按山东杜琅口中学的教法,就是一节课老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真正实现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此,上好一节课之前,老师必须吃透教材,精选例题和练习。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用上文提到的那位历史老师的话说,为了这节公开课准备了一辈子。我想,倘若没有这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高度负责任的备课态度,是无论如何难以在一节课上老师做到收放自如,学生获取知识又如沫春风,更不会把枯燥的数字讲得有声有色的。 综上所述,笔者始终坚信,只要我们数学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妙趣横生、精彩绝伦,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苦精神,锐意探索,数学课一定会像文学课那样,赢得学生的青睐,让神话在数学课上诞生也绝不会将是痴人说梦。
参考文献: [1]凡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吉林教育,2016(26):75. [2]靳国权.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2009(23):22-23. [3]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04):93-95 [4]叶有福.利用“反思型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2006(04):8-10. [5]胡新,雷斌.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2003(19):4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