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骨干教师 > 教学研究
让“莆仙戏”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9-11-20】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莆仙戏”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浅谈“莆仙戏”在《文化生活》中的开发与运用

莆田第十中学 谢海波

【摘要】在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新课程设置的《文化生活》模块紧紧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文化生活展开,为中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参与文化生活,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为例,尝试让地方戏——福建莆田的“莆仙戏”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关键词】“莆仙戏” 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统文化在千年的发展浪潮中强调德智统一,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资源,“莆仙戏”作为福建莆田的地方戏,具有明显的莆田区域特征,蕴含了丰富的莆田传统文化精华,值得深入挖掘和大力发扬。然而当前对“莆仙戏”知之甚少的莆田中学生仍占多数,能够进入剧场观看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不仅体现了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情感的淡漠,也侧面反映了中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

一、“莆仙戏”与中学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中学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思想引领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学政治教育,对中学政治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一)增强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我国有非常丰富且优秀的传统文化,但由于受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各方面的局限性,许多中学生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甚至不认可。“莆仙戏”属于莆田的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将“莆仙戏”融入中学政治教学中能够借助中学政治课堂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二)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国经济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幅度提升。然而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大部分中学生在发达的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将莆田优秀传统文化“莆仙戏”融入中学政治课程,能够帮助中学生在思想上“塑形”,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提升中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中学政治课程除了传递知识外,还肩负着提升学生思想和综合文化素养的责任。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增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

如何“理直气壮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充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是笔者始终在不断探索的方向。作为一名生在莆田、学在莆田、教在莆田的中学政治教师,有必要认真挖掘莆田本土文化的精华,把地方戏曲“莆仙戏”引进思想政治课堂以弘扬本土文化,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促使中学生能自觉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莆仙戏”与中学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在将“莆仙戏”与中学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要在理论教学中须针对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挖掘“莆仙戏”与课程内容的融合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教学。

(一)建立从“课堂”与“生活”的现实联系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上授课效果是比较不理想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将政治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上课的乐趣,将原本晦涩的教材内容“盘活盘顺”。在开始讲《文化生活》这本书时,笔者没有直接讲授新课,而是给学生播放了莆田人耳熟能详的“莆仙戏”《妈祖》和《状元与乞丐》《春草闯堂》等几个经典曲目。尤其是“莆仙戏”《妈祖》,通过“焚屋引航”“伏机救亲”“拒婚明志”等经典桥段,展示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妈祖》这部戏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学生深受震撼,力量倍增。通过将上课内容与学生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内容结合展开,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听课热情,让“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一课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既贴近学生、贴近教材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了解本土文化的良好效果。

(二)转变从“授课”与“求知”的思考角度

除了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将原本的教师被动“授课”转变成学生主动“求知”,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完“莆仙戏”的历史发展和取得的不俗成绩后,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莆仙戏”能取得喜人的成绩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得出相应结论,笔记则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不仅使学生对“莆仙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打破从“校内”与“校外”的空间壁垒

除了日常课堂教学外,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老师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高考命题的要求。要让“莆仙戏”走进学生的生活,笔者认为除了在课堂上讲解“莆仙戏”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莆仙戏”剧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组织外出观看等方式推广普及“莆仙戏”。例如莆田市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了由50多名三年级以上学生参加的“莆仙戏”兴趣小组,率先开展了“学唱“莆仙戏””活动,该校也被莆田市文化部门确定为“莆仙戏”青少年传承基地。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把“莆仙戏”文化呈现给学生,让课堂变得生动、逼真、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莆仙戏”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四)树立从“客体”到“主体”的责任意识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在进行教育融合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讲授教材第五课文化创新的时候,笔者首先讲了“莆仙戏”现在面临的危机,学生都紧张起来了。笔者说随着国内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传统戏剧已不再是人们最热衷的消费方式,“莆仙戏”市场也正面临着危机,因为我们“莆仙戏”是地方剧种,在表演、语言、音乐等方面在贴近了本地民众的同时也局限了自己的观众市场。“莆仙戏”的老观众越来越少,青年人又对“莆仙戏”淡漠,所以观众面也越来越狭窄,而本身缺乏创新是“莆仙戏”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要想赢得观众,让更多的人接受,让“莆仙戏”走出莆田,让“莆仙戏”再创辉煌,关键在于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笔者又用PPT展示两个视频,传统“莆仙戏”《妈祖》和现代“莆仙戏”《海神妈祖》对比十分鲜明的两个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直接感知现代“莆仙戏”发生的变化。学生们很快从视频中总结出现代的“莆仙戏”既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又添加了丰富的现代戏剧元素和科技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莆仙戏”必须要增强活力,面向市场,进一步贴近百姓的现实生活,关注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比如我们莆田排演青春版“莆仙戏”《妈祖》,这出新排演的“莆仙戏”将大部分启用年轻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员,增加可看性和活泼气氛。还有《海神妈祖》在情节设计和表现手法上都着力突出了一些新意,尤其在舞美上使用了威亚技术,增强了舞台效果,令观众叫好。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莆仙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从中概括出文化创新的来源、主体、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意义等课本知识,甚至还有一些具体的创意。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莆仙戏”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笔者通过将“莆仙戏”融入中学政治教学,启发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认识“莆仙戏”的文化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莆仙戏”的发展规律,主动承担发展“莆仙戏”的历史责任,实现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07期 让“地方戏”走进思想政治课堂 陈黎娜

[2]《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论“莆仙戏”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传承 李天义 余雅燊

[3]《莆田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对“莆仙戏”发展现状的思考 余雅燊

[4]《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浅谈“莆仙戏”的历史发展与保护传承 郑荔鲤

2019年7月发表于《福建教育研究》  CN35-129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