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Ⅰ卷下水文写作叙事探究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许元洪 【摘要】高考写作教学要有清晰的认识,更要有切实的指导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能写好下水文。与其空谈理论,不如一篇见解高远、逻辑严密的下水文对学生更有示范和引领作用。2016年以来,笔者主动参与高考下水文写作,认真探索真实情境下写作运作和多维思维展开方式,实践出真知,只有真刀实枪地经历过,才能摸索出切实有效的指导路径,也才能够获得发言权。 【关键词】高考 下水文 叙事探究 自从2016年启动全国范围内高考统一命题以来,全国卷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高考一卷定终身”口号虽略显浮夸,但高考对于莘莘学子人生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一份语文试卷,最为倚重的题目非高考写作题目莫属。每年高考试卷一旦揭晓,万民议论最多的也是最赚取眼球的必定是写作题了。写作题不但是学子的试金石,也是时代的方向标,面对如此高涨的关注度,要想写好全国卷的下水文 ,特别是一篇拿得出手的好文,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放眼全国卷考试范围内,高考结束后,敢于下水写作的高中语文教师,试问全国之大有几人与?当然这样讲并不是自矜才华,而是极言写作之艰难,也彰显写作成功之不易。鲁迅“吃螃蟹说”,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在高考写作方面进行努力攀登的语文教师而言,同样也是具有励志价值的。笔者参加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共计三年高考下水文,以自身真实的经历,一尝个中滋味,总结三年下水文写作经验,以期为后来者作些有益探寻,减少弯路,提升质量,作出自己些许努力和思考。 一、把握时机,一击必中 高考下水文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是第一时间完成写作。《易经》中“时也,命也”,时机一旦失去,要想产生大的关注度和良好的反响,几乎是难上加难。高考写作有一定的“保鲜期”,一般来讲,以高考语文学科结束后一周时间为宜,这是所谓高考下水文的“黄金窗口期”,这时候,高考写作题目在社会上议论纷纷,各种观点百家争鸣,达到关注度的最大值,这时如能迅速拿出一篇耐看且有质地的美文,相信一定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连续三年,笔者均在高考语文试题揭晓的两天之内,迅速整理出写作头绪,快速构思成文,以冲刺速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及相关期刊推向社会,这时翘首以盼的家长、热心观望的网民以及焦虑热望的师生都会热搜网络上各种各样的高考下水文。重磅出击的下水文获得社会高聚集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然,对于迅速抓取写作热点,快速加以成文发表,这对于写作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要时刻关注高考试题正式公布 情况,要在合法的时段内迅速获取当年度真实的高考写作题目。有些年份也曾发生个别网友乱传高考写作题目,变成“乌龙”事件 ,如果不加甄别,胡乱跟风,就容易闹出笑话,应了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其次,拿到题目时,要沉着冷静,细加剖析 ,找准自己切入点,形成自己基本观点,然后构思成文。“天下武功,惟快不破”,以快制快,方为高手,也才能占据主动地位,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行内高手。 二、当机立断,牵线搭桥 拿到高考真题后,留给下水文的教师的时间也不算多,要想“新鲜出笼”,就得懂得跟时间赛跑。三年来下水写作经历笔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功到自然成”。对于高考下水文,找准下手地方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不自量力,写一些自己不占优势的文章 ,即使出手快如电,也会贻笑大方。做到既要快,又要准,还得有点“狠”,这才算是下水文的高手境界。所谓“快”,当然是指下水文面世时间越短越好。所谓“准”,指的是下水文必须扣准命题意图,读懂命题者“心思”,这才能使下水文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所谓的“狠”指的是,立意要高,古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只有把住了下水文立意的高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些下水文出手也称得快,基本意思也能抓得住,但可惜立意偏狭,或创意不足,就会给人遗珠之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下水文也想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样需要占据制高点,得在给出的“材料”与写作者“命意”之间进行牵“线”搭“桥”,找准“材料”与“观点”之间内在联系,这很考验写作者的眼光和水平,一旦稍有差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文者不得不谨慎从之也。2016年笔者高考下水作文《高低两重天,唇掌一念间》,就是抓住全国Ⅰ卷四幅漫画所揭示的高分与低分,以及分数转换所带来的巴掌或唇印不同的待遇,以此来批判评价中“唯分数论”背后的功 利主义倾向。2017年笔者高考下水文作文《报安乐书》,结合全国Ⅰ卷题目中向外国青年选取两到三个关键词进行介绍的要求,我从 中抓取了“广场舞、空气污染、一带一路”这三个关键词进行构思成文,舒解了外国青年对我国发展中崛起、大众公民意识和环境治 理的担忧,提出了建设性的措施,引发对方的共鸣和认同。 三、纲举目张,谋篇布局 在快速构思成文的写作中,文章脉络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设想一下,如果文章虽然快了点,但内在脉象紊乱 ,条理胶着不清,也会产生不忍卒读之感。有了好的立意,还得有清晰明了的思路和布局,才能抓取眼球,产生审美愉悦感,获得好评。一个高明的立意,好比有了一个好的建筑创意,这时还需要搭好脚手架,进行精准的现场施工。文章的“四梁八柱”是非常重要 的,决定了文章框架是否稳健和灵动,是否启人情思。对于下水文而言,布局和思路成功与否,就决定了作品的优胜劣汰。好的构思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有种意想不到的新异感。这就要求下水文写作者要有较高的文章学修养,懂得文章脉络结构的常识。好的文章好比人的骨胳筋脉,骨胳立则人立,筋脉张而血气旺。同样,文章思路清楚,一气流气,略无滞碍,就会给人一种阅读的酣畅淋漓之感。 2016年笔者高考下水文《高低两重天,唇掌一念间》就是在谋篇布局方面下足了功夫,花了较大的心思进行布局和构思。这篇文章先是从古今之别说起,提到古人治学为己,今人之学为人,特别是当代人把治学当成手段和工具,致使学问惟利是图,成为功利主义的牢笼,揭示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其次勾勒出一幅唯风是举的世象图,其荒唐和可笑之处昭然若揭,并从中深挖根源,提出其肇祸之端,以引起疗救之警觉。接着,笔者从两厢比较中发现唯分是举的危害,并援引历史上的种种奇异现象相佐证,从而得出功利主义实不可取的结论。再次,笔者又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特别是从禅宗的菩提道的角度来阐述分数乃身外之物,不可强求,而应顺势而为的道理。最后以商量的口吻模拟了反对者的意见并逐一加以辩驳,从而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篇文章气 脉流注,理通气顺,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言而有文,兼顾词采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一定是文质兼美,朗朗上口。因此,下水文要想引起别人的好评和观赏,就不能不在语言上进行必要的雕琢和修饰。当然我们也不排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生丽质”的好文采也是有的,但一般性的文章写作,还得把好语言关。好的立意,好的结构固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另一半”一定是归功于语言表达的。如何表情达意,这就需要进行深度的研究,并在现实层面加以摸索前行。在自己的三篇下水文中,笔者大胆尝试通篇用文言文来表达,达到了“惊艳”目的。现在高考写作中,对于文言文写作历来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如果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有基本的遣词造句之能力,来点文言文写作也并非不可行,2018年笔者下水作文《青春为楫梦作帆》就是通篇用文言文写就。相反,若文采出众,文质皆美,文言文写作是可以收到奇效,获得高分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虽然文言文写作并非人人皆可恣意为之,但稍加尝试并假以时日,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 2017年笔者的下水文《报安东书》,成功地借鉴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统篇多次借鉴唐宋八大家古文的笔法,化拙为巧,化 朽为神,笼词章于一炉,挫名篇于笔端,洋洋乎蔚为大观,颇赢得一些人的赞许。比如成功是借鉴了《师说》中“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加上参照《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以及《五柳先生传》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于是写成了自己下水文开篇“雅闻安东年十七,好古文,通五经,达六艺,每有会意 ,欣然忘食”的句子,师古而不泥古的做法,使得文句获得一种浓厚的书卷气,自有一种文采飞扬其中,产生良好的“即视感”。 总之,每年高考之际,若是每年语文老师都能下水写作,产生一种“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事非经过不知道”,没有 下水的经过,对于写作始终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纵是指导也是“纸上谈兵”,反之,若是我们语文老师能“绝知此事要躬行”,纵 使刚起步缓了点,但却是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参考文献: [1]吴国珍等.心灵的觉醒——理解教师叙事探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6 [2]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2 [3]郭芳.教师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85 [4]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9
(通讯地址: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邮编:351146 手机:13959584909) 本文2018年10月发表于《海峡读写研究》,CN–35(Q)第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