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实践做法 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 林清霞 摘要:在当前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以解决课堂辅助手段的有效性问题,实现深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整合信息技术时,教师要把握高中数学教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实现整合的增值。本文以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为探究内容,阐述了整合策略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效果提升 在信息化课堂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理性的课堂安排,在贴合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在理论、技能、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通过整合课堂设计、整合教学反馈及评价、整合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地位等策略,使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得到高效开展。 一、整合信息技术,突破课堂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在理论知识、技巧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共同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开展出气氛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数学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这一特点,导致学生对某些理论概念缺乏具体认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具体性、形象性这些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画面,为学生展示出抽象的数学概念。由于高中数学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直观图示,借助信息技术的多种展示方示,使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够有较为感性的切入口,以此突破难点。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证明教学中,如果运用板书或口述的形式,难以促使学生理清空间几何中的线条,更无法进一步掌握其中的证明关系。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图形的立体变化及各个面均进行动态展示,学生得以弄清线条的位置及关系,突破此部分内容的难点。此外,在教学“函数收敛性”一课时,教师利用动态变化的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使函数变化趋势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开拓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具流畅性。 二、整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在整合信息技术时,教师要转化以往课堂中的部分陈旧观念,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明确先进的教学思想,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数学课堂内容与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探究。同时,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能为教师的板书节约时间,特别是数学学科需要作图,课堂时间又非常有限,信息技术则能够轻松实现,使有限的课堂时间更高效,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 如在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时,学生必须借助图形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什么是补集。在学习过程中,关系式和图示是课堂引导的关键,但它无法通过语言描述去实现,而必须借助板书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探究。作图是难点,教师依靠自己的板书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则能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以课件形式出示,借助课件为集合之间的关系以生动的图示出现,而蕴含于其中的集合基本运算则可以利用板书和课件的无痕整合,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发现知识,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整合信息技术,发展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中,理论概念与定理的学习是十分严谨的,由于概念的精简性,导致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极容易出现问题。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均具有一定要求。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常规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与特点,绝不能在教学中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避免学生产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思维训练必须基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时能够扣紧思维训练,挖掘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使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教师要以思维训练为课堂主线,把握好整合的尺度,使整合过程更加灵性,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训练。 如在学习《算法的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法的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教师必须以学生感兴趣的场景为切入,借助场景让学生找到算法输入和输出的载体,并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蕴含于场景中的算法知识。当学生初步掌握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引导学生掌握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输入数据、数据处理、输出结果。由于高中数学不再简单地分析生活案例,而是要基于生活案例提炼出相关的算法知识,这个过程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发现数据处理的乐趣,并在研究中找到诸如此类公式1+2+3+…+=的算法。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在明确学科特点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实际内容,实现最优化的学科整合,同时,教师也应认真研究信息技术特点,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更好地突破课堂难点、丰富课堂内容、明确教学定位,从而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循序渐进中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冬梅, 陈志伟.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12(18):106-108. [2[郭衎, 曹一鸣. 高中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使用的国际比较--基于中国等十四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5):119-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