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下课后作业的研究 摘要: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延伸方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熟悉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地理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后作业的设计,老师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能够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采用丰富的校本作业资源,既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老师提升和完善专业素养,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校本课后作业资源进行充实。故教师应该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丰富课后作业的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后作业 设计原则 作业设计 就当前来看,不同学科都在开展着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核心素养是对新课改进行的深化,对新时期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要求。从教育的不同环节来看,对于核心素养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业布置,在这个环节中,需要以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作为指导,地理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公民。 一、地理课后作业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1.地理课后作业的概念与功能 根据《教育大辞典》的分类方法,可知以学生完成作业场所为根据,把作业分成课堂和课后作业两种。从地理课后作业来看,具体指的是以教育目的为依据,教师以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为根据,结合老师对学生的水平期望,以此制定出符合要求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地理课后作业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得到学生的良好反馈,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2.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也随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上面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强,本质是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就当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应该着力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地理学科的发展来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应该加强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全方位体现了地理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后作业设计原则 1.层次性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观念,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具体来看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地理作业时,标准和板式都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而是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全面认识学生。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作业的设计才能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相符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这也就表明教师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层次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但是要与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相吻合,从而真正使分层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2.合作性原则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如果全都是试卷和习题,那么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就只考虑把试卷、习题做完就行了,而不需要合作学习或者说合作学习的方法基本用不上。以这种方式布置的地理课后作业,对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却起不到任何辅助效果,但如果布置的地理作业,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观念下进行设计,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做中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能力、素养也都能在实践中形成,因此,学生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囿于成长环境的限制,每个学生的认知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和本领。在布置地理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小组间的同学既可以形成竞争关系,使学生的作业质量得以激励和提高,又能形成合作关系,小组同学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建立团队意识。从团队合作中,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得以建立。 3.探究性原则 纯粹的题海战术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加重了课业负担,还会抹杀学科乐趣,对于探索世界,也失去好奇心。而探究性学习是一个能动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根据问题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探索精神不仅能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探究学习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也应延伸到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 三、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后作业设计 1.人地协调观培养的作业设计 就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来看,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从内涵来看,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在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对此,应该加强对学生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换句话说,也就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人口观等观念,帮助其树立并且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意义,涉及节气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杂志等方式查找有关节气的资料,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气,搜集与该节气有关的诗词、谚语、习俗等,尝试从地理的角度对其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2.综合思维培养的作业设计 从具体内涵来看,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在对一门学科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其基础知识进行掌握,除此之外,更重要是学习其中蕴含的思维和方法,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才能更加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使用综合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在地理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有新闻报导,珠三角地区很多城市如佛山、东莞等地都很难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不再具有优势,将要迎来“刘易斯拐点”。针对此热点问题,可设计如下作业:①查阅资料,理解“刘易斯拐点”理论,并与小组成员交流。②以“刘易斯拐点”到来对我国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3.区域认知培养的作业设计 和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最为显著的是区域性这一特点。地理学所开展的研究都和某一区域相关。要培养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应该学会对区位条件的分析,对地区区域特征能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有助于从全方位加强对不同地理要素作用的认识,做出更加合理的评价,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方案。 例如学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后,布置作业: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角度入手,对自己所在学校的选址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做出分析。 作业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最熟悉的学校,符合先近后远的认识规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分析思路,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业设计 实践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因为地理学是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学生带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动手能力较差的形象。在此轮教育改革中,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地理学科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可利用的实践资源,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地理的实践资源,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并且布置有意义的地理实践作业,以此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时,布置作业:学生所在城市人口迁移情况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六人,设计一份关于所在城市市区人口调查问卷,利用周末完成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每个小组应至少发放问卷 50 份,并做好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工作。问卷的设计内容可围绕迁移(迁入和迁出)人口的比例、来源、原因等几个方面设计题目。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很好地锻炼交际能力。在对问卷进行设计以及最后统计分析的阶段中,学生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保持严谨科学态度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学习,在此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也随之取得了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综合国力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强,其本质是人才方面的竞争。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人才培养是重点问题。就当前教育发展情况及现状来看,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公民,应该着力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此背景之下,各国开展的基础教育改革都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永生.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初高中地理衔接教育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18, No.098(14):75-76. [3]王伟.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 2017(31):74. 【上面红字二个参考文献能否换其它更正规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