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党建之窗 > 在线党校
2019年党员学习材料1: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19-01-11】 【作者:/来源: 】 【阅读:次】【关闭窗口】


当今社会,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近年来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却未能改变农村的陋习,当前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封建葬礼等不良民风民俗被延续下来,给广大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精神负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风俗已经开始显出“疲态”,“不合时宜”。因此,推动移风易俗,促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推动移风易俗,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正确的乡风民俗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根据不同的地区的风俗、不同受众的需求去树立。婚丧嫁娶、节庆祭祀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有每个地方的特殊性。这些风俗传承多年,根深蒂固。一纸公文就想快速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并不容易。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变迁是很缓慢的”,那么,移风易俗也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正”风俗的过程中,更是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采取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如此,才能够通过制定卓有成效的方案,来实现移风易俗的目标。 

推动移风易俗,制度要合情合理、合法合规。中国人做事特别注重“情”、“理”二字。因此政府在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的同时,也依然要讲的清理、合情合规。“移风易俗”最终还是为了让社会形成一个更好的价值观,但根深蒂固的风俗说改就改不在一朝一夕,所以无论是红头文件也好,乡规民约也罢,都必须以合情合理合法的准则作为底线,才会实现“平易近人,人必归之”的美好愿望 。 

推动移风易俗,方式要春风化雨、融入生活。以“移风易俗”冠名改革,看似能轻易地划断“文明”与“落后”的界限,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落后到文明的进程总是曲折回旋,且难分泾渭,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人文风俗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在支撑,这些习俗经历了一个融入社会以及被认可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因此,推动移风易俗,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抓实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树立文明乡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想要彻底的移风易俗,就不能仅仅让它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个长期工程,必须坚持抓常抓长,久久为功。只有构建一个更健康、更文明、更现代的文化环境,才能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在良风善俗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