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骨干教师 > 教学研究
借助儒学思想 培养家国情怀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1-01-18】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借助儒学思想  培养家国情怀

闫荣丽 

摘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五大学科素养之一,教师可以学以致用,借助有效的历史教材、乡土文化、经典诵读中的儒学思想,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的认知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一步探究历史课堂的“家国情怀”的素养。

关键词:儒学思想、历史教材、经典诵读、家国情怀

说到中国文化、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国人都会想到传统儒学思想,儒学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基石,儒学 经典诵读无不彰显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在当前新课改下,五大历史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巨变的情况下,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以课堂为载体,以课本为依托,借助有效的儒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 借助教材儒学,感受家国情怀的敦厚内涵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家国情怀的内涵。所谓“家国情怀是学习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家国情怀",强调的重点就是家国同构、仁爱的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家庭中的孝道对国家的爱国主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儒学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比如讲到岳麓版必修三先秦孔子的儒学思想时,孔子提出了仁爱之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从“仁”本身来看,二人相亲相爱,人与人之间要有仁爱之心,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核心思想。在家庭生活中,父对子要讲“仁”,是父辈对孩子的疼爱、慈爱,子对父也要讲“仁”,这便是恭敬、孝顺。在看先秦的孟子的儒学思想,他认为儒家的“五常”中,仁是五常的根本,决定了其他四个内容,这些都说明儒学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家国情怀。“孟子倡导“养浩然正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还提出了“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孟子强调,只要有这样的人格精神,就会重视家庭人伦、社会担当,这才是一身正气平治天下的大丈夫。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有正气、道义、高洁的人格精神,他就能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本分,他就会关注现实问题、家庭责任、社会使命、国家富强,甚至更高层次的人类整个社会的进步。梁启超就曾说过,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儒学思想强调家庭、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借助儒学思想,感受家国情怀的敦厚内涵。

二、 挖掘乡土儒学,领悟家国情怀的现代传承

关于乡土儒学,每个地区因文化底蕴的差异性,都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展现出家国情怀不一样的传承风采,莆田这个城市是一个有着丰富乡土儒学的文献名邦,从很多地方都可以领悟家国情怀现代传承的烙印。比如:莆田人的孝道,莆田人讲究子女成人后尽量留在父母身边,许多成人后的子女,为了能留在父母身边,都放弃了大城市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到莆田安家立业。还有不分家的制度,将祖宅建成一栋房子,按照兄弟分层居住,家里的大事主要由老人拿主意。即使分家也是分男不分女,当然如果只有一个女儿的,一般会选择上门,其中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孝敬父母,使得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比如儒家“天人感应”思想,所谓“天人感应”就是天和人之间是相通的,天能影响人事,这种感应是相互的。在莆田“天人感应”主要体现在心灵感应上,基本上莆田人都相信心灵感应,万事都强调感应,如做饭要拜灶神,出门要拜土神,上山要拜山神,下海要拜妈祖,初一、初二,十五、十六,都有祭拜活动,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天人互通,求神问路。这种乡土儒学思想,彰显了莆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具有追求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人文追求。

三、 借助经典儒学,感悟家国情怀的认同感

中国的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并且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诗词歌赋也比较了解。遥看中国古代文人,都比较推崇儒家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就是基本要求,“治国平天下”最终的使命,是文人志士更高的追求,他们将个人的才学、能力都献给了家和国,中国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很多都体现在经典儒学上,比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史诗杜甫就写下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寄托了杜甫对家的思念,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北宋的陆游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小时候就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所以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了陆游就国家的期望;当然近现代也不乏经典,一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是剑湖女侠秋瑾立志挽救民族危亡,振兴国家的壮志。经典无处不在,高中历史教师要借助经典,感受儒学中的家国认同理念。  

无论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要求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家国意识的强化,有效地利用高中历史课堂,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儒学思想,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从不同角度挖掘儒学思想中的家国情怀的意识,不断在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让学生从历史中得到启迪,从学史中学会做人,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情感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层次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普通搞中国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岳麓版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岳麓出版社

[3]胡娟,李立国,胡莉芳.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历代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叶嘉莹.好诗共欣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