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教学研究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改变进退两难的“囧”境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0-11-18】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为有精细多壮志,敢叫成绩谱新篇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改变进退两难的“囧”境

季成仁

        

    摘要:高三语文复习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跃升过程,在此期间有些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可能会误入歧途,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陷入进退两难的“囧”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细心的引导,使他们精细化的利用有限的复习时间,做到小步快走、细水长流、厚积薄发,博观约取,掌握必备知识;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精进,使语言与思维得到同步的发展与提升,形成关键能力;必须坚持读写互通,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共进,提高审美鉴赏与评价和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提升语文的学科素养;多关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风云变幻,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领会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复习的实效,才能在高考中实现新突破, 谱写语文成绩的新篇章。

 

    关键词:精细  精进  精通  投入  思维  素养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得语文者得高考”,把语文抬高到非常高的位置,让我们语文老师有点飘飘然,以为新高考迎来了语文的春天,而现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仍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少慢差难”,一是学生投入的时间少,在语文学科上花的时间远不如数学、英语,甚至低于花在物理、化学上的时间;二是成绩提高的慢,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成绩徘徊在95分左右,难以实现突破;三是复习效果差, 有一些内容考查几次了,很多同学还会做错,甚至陷入进退两难的“囧”境,因此有些学生将语文视为“鸡肋”,投入过多不合算,又不敢不投入,因为毕竟语文150分不可小觑。那要如何改变这种“囧”境呢?为有精细多壮志,敢叫成绩谱新篇。

一、改“突击式投入”为“精细化利用时间”。高三一些同学期望通过短时间刷题来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成绩不升反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字词句的积累可能短时间奏效,但理解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认识转化的过程,特别是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一个厚积薄发、思考转化的过程。从语文学科素养的角度说,无论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还是审美鉴赏与评价、文化传承与理解都需要一个认识转化的过程。因此,语文的学习需要细水长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小步快走,不可能一蹴而就,衡水中学在这方面做得更精、更细,也更出色,它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晨跑前、课间跑操集合前、体育课运动间隙、到食堂排队打饭的这些细微的时间进行识记、理解,甚至利用上课的间隙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利用课堂温故知新,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应用与实战能力,因此他们高考语文平均分120多就不足为奇了。

二、改“注重读记”为“注重思维”精进。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注重思维训练那应该是数学,因为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但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对语文同样重要,甚至特别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语文学科涉猎的知识非常广泛,甚至有些繁杂,文字、文学、文化、历史、哲学等都要学习,因此要学好语文,就需要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需要有思维的跃升,才能实现论证的深化,从而使写出的文章深刻而不肤浅、独特而又有内涵,体现个性与才华,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高考考生中脱颖而出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和青睐,获得比较高的分数,而不是“泯然众人矣”。容貌并不出众的白岩松之所以能在人才济济的央视主持人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深刻犀利而又充满温度的语言表达。有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甚至说,“一个人只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他就可以很快掌握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并且很快形成语文能力,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思维训练,就不能称其为成功的语文课。”可见,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新高中语文学科核心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四大核心”之一,因此,高三语文复习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方法、技巧的指导,更因该注重在此基础上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语文和其它学科一样,虽然不能搞题海战术,但每天必须坚持“晨读晚练”,每天晚上至少要拿出20分钟做一定量的题目,提高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与表达应用与探究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以少胜多之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多设置一些有深度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精进,语文成绩才能真正实现突破,在新课程、新高考的背景下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肯定是行不通的。

三、改“注重听看”为“读写精通”。在学习金字塔中“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我们中国古语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见学以致用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读,可以增长知识、涵养学识,提升思想认识水平与人生境界;写,则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素养,并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繁忙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他都坚持读书,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不仅熟读二十四史,而且点评二十四史,笔耕不辍,写出了很多为后世所称赞的革命诗词,还将自己的思想和中国的革命斗争的实践相结合,总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读书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和灵感,而写作则可以将思想延伸和升华,使我们看问题角度独特,思想深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写出的文章有文气有才气有意蕴与内涵,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无病呻吟或故作高深读之让人生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考阅卷老师阅一篇作文平均30秒左右。因此,即使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我们也要坚持读写相通,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书写自己的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把在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在阅读中学到的各种表达方式通过写作运用出来,以打通读写的瓶颈。

   “唯有精细多壮志,敢教成绩谱新篇”,高三语文复习只有做到时间投入精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碎片化”的时间,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必备知识。而思维训练必须精进,没有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要想实现语文成绩的突飞猛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思维是语文的翅膀,没有翅膀的鸟儿是飞不高的。读写精通,才能避免成绩陷入停滞不前或起伏不定进退两难的“囧”境,读而不写则虚,写而不读则空,即使在高三紧张繁重的复习中,也必须坚持读写互促,同时必要的解题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晨读晚练”坚持不懈才能看到实效。高三语文复习只有下“细”工夫,作“精”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成功走向成功,才能实现高考语文成绩的跃升。

 

参考文献: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中国教育报》2018.12.25.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2]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与改革.《中国考试》.2014年1期.顾之川。

[3]高考语文奇特现象的诠释学解读.《上海教育科研》. 2013年11期.刘步青。

[4] 第一感觉"可靠吗?——高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情况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 2011年6期.高洪强.闫凤芹。

[5] .文化·应用·综合——关于北京高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的思考.《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1期.张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