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名师频道 > 学科带头人 > 教学研究
以群文阅读为秘钥打开诗歌教学的大门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1-01-18】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以群文阅读为秘钥打开诗歌教学的大门

                                                                                                                                                           福建莆田十中 余志勇

摘要:古诗词在高中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生对诗歌鉴赏提不起兴致,教师更是在诗歌教学中陷入困境,群文阅读成了诗歌教学的救命稻草,让教师找到了诗歌教学的突破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关键词:群文阅读   诗歌教学   语言体系  鉴赏能力   理解传承

中华诗歌,浩如烟海,是传承古今的吟唱,它蕴载的不仅仅是诗人的情怀和理想,更蕴藏着无穷的文化创造力。然而一直以来广大中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极其薄弱的,以至于他们对诗歌阅读鉴赏望而生畏。从诗歌本身的特点来看,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即使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也很难全部读懂。从日常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输出与学生输入往往无法形成正比,老师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晕头转向。从高考功利心理来看,诗歌占比分值少,拿个均分学生便心满意足小富即安。诸如此类原因让语文诗歌教学陷入举步维艰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但是随着群文阅读教学法的横空出世,让一线教师找到了打开诗歌教学大门的有效钥匙,笔者认为想要突破诗歌学习和教学的瓶颈,必须借力于群文阅读。

群文,就是荟聚在一起的一组文章,而群文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一组文章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而指导学生进行组合阅读。多篇文章可对比、可辨析、可品评。毋庸置疑,这种阅读能突破改变传统阅读模式,给学生带去相当大的新鲜感,能在相当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品评诗意品味诗情品悟诗理,同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良好的语言体系,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一、抓意象品诗意,建构诗歌语言

群文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阅读模式让学生在一组诗歌的对比分析中寻找诗歌语言的特点,学生在主动的探究和讨论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经验。由于诗歌与诗歌之间会有意象的重叠,因此在一组诗歌中,学生就能更为容易地抓住诗歌共通的意象品评去赏析,通过相似意象的不同表述去理解诗歌的主体大意,并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我的语言表达,最终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诗歌语言。

教学示例:选择李清照的一组作品:《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声声慢》,布置阅读任务:从共通的意象去赏析这组诗作。从误入藕花深处到红藕香残再到花已尽再到最后的满地黄花堆积,诗人借用花的意象,从少女时候的漫不经心到初为人妇与丈夫分别后的花落人未归的孤独之感再到最后的国破家亡眼见憔悴枯损零落的黄花所映照出的极度沉痛之情,让学生在这一组诗作中去体会不同时期的李清照诗作中传递的诗意。当然在品味赏析之余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发言,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表达中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歌语言体系。

二、    重自主论诗情,提升鉴赏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小组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提供文本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任务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接下来就要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种自主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得以提升,这种开放型的阅读模式由于主动权在学生的手中,讨论自主发言自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倡导多元化的解读,不要中规中矩地局限在已有的思维定势中,从而让学生的观点在课堂上如百花般尽情绽放。

教学示例:选择苏轼的一组作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作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词人,很多学生只知道苏轼作品中的豪放洒脱的情怀,却忽略了作者其它情感,拥有波澜起伏的人生,苏轼他的诗作情感一定也是丰富多样的。因此选取这一组诗作,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主动去发现去总结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苏轼,让学生看到多元的一代大师。而通过这一组诗作的阅读也能让学生懂得在鉴赏其他诗人诗作的时候不能让自己的思维过早的被已有的知识所囿限,要做到跳得出来再融得进去,日积月累中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质的飞跃。

三、    扣主题悟诗理,传承民族经典

鲁迅先生曾说:“现在的文学,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而中国古诗词不正带有浓烈的中国风中国色彩吗?古代诗歌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因子,小到一字一词,大到一情一理。作为中华民族的接班者,当代中学生理应责无旁贷将这一民族经典传承下去。而理解并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又是中学生应该培养的一项重要又关键的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群文,选取一组诗歌紧扣诗歌主题,通过对诗歌主题的挖掘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体悟作者的高远旨趣,汲取作品中的精神营养智慧价值。最后将作者的这些经典之作用自己的方法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教学示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欧阳修的《无忧·世路风波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通过诗歌中表达的共同的一个主题“人生短暂及时行乐”来理解诗人虽有消极行乐之意,但却在此之余仍表达出积极的处事之观,招揽人才,天生自信,宽慰友人,让学生在领悟人生短暂需惜光阴之余,从丰富的弦外之音去观照自身,去清晰自己在人生中该有的目标。无疑古代诗人这些看似消极实则积极的人生观会给学生积极的启发,会给学生正确的引领,

     在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出越来越高要求的当下,只有拓宽阅读面才能与时俱进跟上不断革新的新知识新要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群文阅读这种有效的阅读模式,且把金针度与人,把这支秘钥交与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技能,能够自己从群文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从而大大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将文学文化经典的薪火永远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陈易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A).2019.2

【2】  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