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的确切定义,众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有各自的观点,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情绪是一个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状态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需要的期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比如爱、恨、生气、快乐、平静、焦虑、自豪、愤怒等等都是情绪的一种。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人。学生长期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所以其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从而使其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实验研究表明正面的情绪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反之亦然,因此加强对中学生情绪调借策略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情绪的因素 (1)学校和教师管理方面 学校一般只重视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道德教育,较为忽视学生情绪的管理和教育,而学生的情绪管理恰恰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成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就感也是人最高的精神愉悦。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成绩就是自己的价值。当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时,学生的情绪肯定受到打击,即便是那些看起来满不在乎的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除了成绩外,人际的交往,自身外在也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 (2)家庭环境的影响方面 父母、亲戚等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父母的某些行为看似是对孩子有利的,但是不注重方法还是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严重时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突然的情绪失控。如家长们可能通过比较的方式来激励孩子的成长,但不总是这样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3)同学朋友以及身边人的影响方面 同学、朋友的背后议论及辱骂、孤立某个学生等行为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校园霸凌事件,存在心理问题的不仅仅是被霸凌者,霸凌者同样存在着心理问题;比如学生群体有目的性地孤立某个个体,长时间就会造成被孤立者产生孤僻、抑郁的心理问题。这些方面的影响,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如果没有及时的介入,产生的不止是情绪上的问题,更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4)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成长环境、家庭环境、自身阅历等的不同,不同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巨大差距。在相同的负面情绪的刺激下,情绪管理能力弱的学生就更容易情绪失控,做出过激行为。 (5)情绪的自我发泄能力 懂得情绪合理发泄的学生就会找到科学的对他人和社会无害的方式来发泄自己情绪,即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懂得情绪合理发泄的学生就有可能做出过激行为,即情绪失控。情绪的自我发泄能力,跟学识、阅历、认知相关,丰富的社会阅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发泄能力。 二、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学生“自制”情绪管理,顾名思义即学生通过自身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情绪的合理管控。自我情绪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利用宣泄的方式进行情绪管理 当学生遇到情绪困扰时,要勇敢地将这些问题同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讲出来,积极交流,从而得到情绪的宣泄。有些问题长时间憋在心里会导致情绪失控,只有将其合理宣泄,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种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引导,如可以选择激烈的体育运动的方式将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避免伤害他人。 2.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是情感的累计,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解决心理上的困扰。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有效避免消极情绪的困扰。此种情绪调节策略其主要表现为当学生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通过采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 3.利用情感转移法进行情绪管理 情感转移法就是用其他情绪来代替现有的负面情绪。比如以运动的方式进行情绪的转移。一般来说,大吼、唱歌、大笑等都可以作为情感转移的方式来管理负面情绪。 4.利用自我激励的方式进行情绪管理 自我激励法就是向自己传递出一个“我能行”的信号。自我激励的方法与自我暗示的方法有些类似,他们都是通过潜意识的暗示来进行情绪的管理和控制,并且都是情绪管理“自制”的重要方式。 5.家校联合,营造环境 学生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作为学生早期最主要的生活场域,家庭对于学生情绪健康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中,家庭基本环境、家长情绪特征等物理属性的家庭环境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问题解决的方式调节情绪 这种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采用一些方法来解决其所面临的的问题,进而使其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之,当学生在面临负面情绪困扰时无论其采用何种情绪调节方法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为其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然而回避、发泄、替代这三方面的调节策略,从应对性质方面来讲较为消极,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进而使这三种情绪调节方式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进而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其学习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