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德育大观 > 德育论丛
以爱为基 构筑心桥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2-02-21】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可见,爱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爱的教育也是教师道德修养的一个本质体现。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来热爱我们的学生呢?

一、师爱引路,沟通心灵

从教育根本的意义上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中学生,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而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内心的深处。我利用课间、班会和学生一起活动、谈笑;利用学习问题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学生打架了,能静下心来了解情况,把事情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智慧与情感体验。

显然,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这一过程就需要我们“以爱为基,筑建心桥”来实现。

二、学为人师,真诚引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青年个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宣言、任何奖惩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心理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在周围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这就需要社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期望着把学生塑造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那么我们就必须先具备有上述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得从师德方面优先入手,应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要注意易容仪表,那么我们教师就不能衣着不整,爱穿奇装异服;或言语粗俗,在课堂上满嘴脏字,等等。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我们需记住,“我们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三、拓宽视野,增进学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案例,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当老师课上到铁器的使用时,有学生提出异议,为什么不是铁先被发现而是铜呢?而当时的任课教师却说是“偶然现象”。而对于此,相信稍有中学化学基础的教师都应知道铜和铁的化学性质及提炼原理。因此,我对该师的回复感到差强人意,也感到心冷。由上述案例让我联想到,在我们周围的教学中也出现过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教师在遇到自己薄弱知识的讲解时,不是含糊了事,就是对学生的提问或质疑感到恼怒,以生气或责备的气氛来掩盖尴尬的场面,进而“逃之夭夭”。

诚然,在教学中,教师确实时而会碰到自己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但作为教师也不必要死顾面子或碍于自身知识的缺乏而搪塞了事。我们应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勇于接受未知的精神,善于与学生交流共同探讨,因此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并非万能,都也是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更多的渴望与教师交流,能与教师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以平等的交流机会,于交流中彼此学识相长,这样既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缺点,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一个平易近人、公平待人、勤奋好学、慈祥类型的老师。而作为教师,我们不应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或凭个人意愿去教育学生,不与学生认真交流,也不要因为自己知识水平高,新颖,就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从而缺乏竞争意识。因为缺乏上进心就缺乏虚心好学再教育的意识,就随时有可能被取代的危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育人水平,教好书,育好人,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