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却步从不停歇,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回顾自己这一年多的教师生涯,简单而充实,说简单是因为作为科任教师工作重复性,备课、上课、改作业和学生谈心交流;说充实是因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生活工作中体验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经历的更多。同时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帮助下,无论在政治思想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得到了飞速地成长,使我更好更快地适应了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作为一名新老师和新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管理和教育上,要走的路还很远,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一、和学生共同成长 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作为一名新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最快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断的去处理学生学习和生活上出现了各种问题,各种突发事件等等,每一次处理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修炼自己。特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班主任,刚开始也有一点手忙脚乱,在班级,每天进行体温的晨午晚检,时刻了解学生的体温变化;对于学校发布的每一批次的核酸检测名单,及时准确的通知到每一个学生,保证以班级为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刚开始,班级里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一天要检测三次体温,个别同学出现了抵触心理,不好好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对此,我采取先礼后兵的方法。首先把班级中3位抵触心理比较强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一一谈话,对他们抵触的原因进行了解。知道他们是嫌麻烦,觉得自己一天当中都没有接触到学校以外的人,没有必要进行这项活动,对此我给他们展示了教育局的相关文件,并且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文件解读和语重心长的教育,这三位同学表示会好好配合工作。同时在班级里面举行关于疫情防控的班会以及播放武汉和抵抗疫情的视频,使同学们认识到:每天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测量体温也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二、用人格塑造人格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教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是班级群体及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期达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做他们的师长,更要做他们的朋友。在班会和日常接触中,我会经常讲我自己的高中生活,讲我如何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讲我如何做班干部工作,讲我当干部时碰到棘手问题如何处理,讲我大学同学一个宿舍男生因为天天打游戏不学习挂科导致无法毕业……后来去东北师大读研之前,在与学生的一次告别会上,学生送我一个日记本,扉页写着:老师:您的成长之路是我们追寻的轨迹,您的言行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是啊!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我用我的行动感染、示范、教育着学生,从而更让我时刻要求自己用健康向上的灵魂去净化育人环境,用自己平实、坚韧的心态教学生学会战胜困难,实现自我。 三、用爱浇灌学生心灵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老师,我每天都在与鲜活的灵魂对话,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我坚信。 有一次班里一个非常叛逆的学生生病了,这位学生平时上课总是睡觉,下课顶撞老师,平时作业完成度很低,对于学校有非常大的一股抵触的心理,起初我对她进行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都达不到良好的收效,我也在反思自己到底是哪一步没有做好,或者是没有做到位。为什么这位学生屡教不改?那天晚上,他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这为学生发烧了,想要让她一个人回家,但是他家实在太远,时间也太晚,我实在不放心,于是我带她去看病,给她买药,陪她打针,安慰她,使她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温暖,那天过后,我发现这位学生慢慢的变了,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态度是都改正了很多,上课愿意试着认真听讲,老师说的话也愿意听进去去做了。我想这就是老师要给予学生爱的关怀,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不再抵触学校,那么他就会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态度,明确自己的目标好好学习。我也很庆幸老师的关爱能在她的心里扎根,我坚信:神圣的师爱会陪伴着孩子健康幸福成长。 三、优化班级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这些观念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在班集体管理中,我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自我教育者,让学生在“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中成长,创建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班集体。为此,在每学期初,带领全班同学制订本学期班级发展计划。在计划目标指导下,制订了一系列班级管理条例:如班干部竞选制、值周班长工作制、班干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班级活动,并且利用“喜报”及“通知”形式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鼓励孩子进步,利用近距离小目标实现孩子的持续发展的大目标。为了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学生性格及能力,我让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班级角色,如有班长、值日班长、组长、值日督导员……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及管理能力。在班级中,我尽量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调动,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良好班风比较容易形成。 四、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 当孩子们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的巨大魅力在于它能使听话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能面对困难;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克服困难;它能使调皮、好动的孩子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因此,只有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成为心智发展健全的人。 赏识教育就是对学生要欣赏、认可。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与表扬不同,与一般的师爱也不同,表扬是一种行为,是在一定场合对别人某一成绩的肯定。而对孩子的赏识则是一种心态,是师爱的升华,是内心深处对他们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今年高考我们班担任高考志愿者,班上有一个男生因为自己比较胖平日里比较自卑。在这一次的高考志愿者活动中,他表现的非常出色。干活非常卖力,每次打扫校园,都是那个效率最高的,扫的又快又整洁;特别是在弘德楼为监考老师铺床的时候变现非常出彩,他创造出了一套铺床的模式。先点好各个宿舍的床上用品数量,接着他统一铺草席,一位同学统一放被单,另外一个同学紧接着放枕头,工作完成的很出色。我就在旁边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和夸奖,夸她脑子特别的灵活、安排工作和流水化铺草席的样子非常的帅,把事情办得很漂亮,他害羞地笑了,现在在我们班级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这就是赏识的力量! 赏识教育不等于娇纵。刚开始我对赏识教育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对那些好学生,总是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人际关系很差。我曾有过这样的教训:我班的一名班干部,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组织能力很强,我十分欣赏他。渐渐地他在班里趾高气扬,对同学发号施令,同学们意见很大。一次因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大打出手,开始拒不认错。后来经过我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他终于承认了错误。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一个好学生为什么变成这样?所以,赏识不等于娇纵,赏识也不是不批评,只是应该讲求赏识的艺术,否则我们的赏识教育只会满足孩子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适得其反。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缺一不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的.我在班内开展了“赏识评价”这一活动,既有赏识性又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但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还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使学生感到无比亲切,更易于接受我的意见和观点。 如: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较差,遇事无主见,胆子又小。我给他的评价是:“小伙子你真棒,经过这半年多的努力,你勇敢了很多,尤其在军训中你不怕苦,宛如一名真正的战士,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发扬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他变得更加勤奋了,对同学的缺点也敢指正批评了。 又如:另一名女同学性格活泼,比较聪明,但学习不肯努力,缺乏抗挫折能力。我给她的评价是:“还记得秋季运动会吗?你在200米跑步中不小心把膝盖磕破了,但你还是坚持到最后。可见你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如果你把这股劲头用在学习上,老师相信.你一定也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她看到我对她的表现如此肯定,在以后的学习中增加了自信心和勇气,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 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对缺点也要委婉地指出,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之处。 总之,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成长的过程,客观地看待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让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孩子们在赏识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