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德育大观 > 德育概况
以德树人 以爱育人 莆田第十中学德育工作方案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1-07-26】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以德树人  以爱育人

莆田第十中学德育工作方案

一、背景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教育与民族的振兴息息相关;教育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教育是精神与精神的沟通、人格与人格的对话,需要用爱心去培育。教育是对生命的期望,教育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会产生灵魂的碰撞与思想的涤荡,需要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耳濡目染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是爱的艺术。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贯彻“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德育理念,坚持“以爱育人”为主体,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旋律,突出德育工作重点,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二、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开启心智,塑造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彰显办学特色,让教师成名,让学生成功”为办学目标,本着为学生成长夯基、学校发展固本的宗旨,围绕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评估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贯彻“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德育理念,完善育人体系,提升育人合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坚守德育主阵地,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吸引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德育工作目标

(一)学段目标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校育人目标

学校育人目标,即校训——尚文 明理

尚文,即崇尚文德教化。《论语》曰:“博学以文,约之以礼。”又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字,内涵丰富,外延无限,有文才、文学、文艺素养,有文雅、文明、文化底蕴等。文质兼备,为学子拳拳而顾;文化品位,乃学校孜孜以求。昔人云:和氏之璧,井里璞耳;良玉修之,则成国宝。故安有执砺世之具而患乎无贤欤!

明理,即明晓宇宙与人生世相的真理。读书做学问的过程,就是明白事理的过程。“理”字,至大至广,蕴含丰富,有自然之理、生活之理,有是非之理、变易之理,有责任之理、感恩之理,有立身处世之理、爱校报国之理等,包罗万象,涵盖古今。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故达事理者有昭昭之明,不通事务者定蒙昏昧之讥。

四、德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经典,庆祝建党百年。5月份,高一、高二年段围绕“传承中华经典,庆祝建党百年”这一主题分别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和“古韵新风”课本剧展演。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助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实施路径

(一)把握教育规律,完善育人体系

1. 完善德育课程建设,落实“课堂育人”主渠道

(1)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上好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课程,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挖掘课程思想内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将中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2)重点加强思政课建设。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努力争取高质量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讲授思政课,带头推进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老师,形成学校努力办好思想政治课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明确党总支对思想政治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建立研究思想政治有关工作的常态机制。学校按标准配齐配强思政教师,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课。目前有专职思政课教师10位,其中一专多能教师高达8位(2位行政管理岗位、6位班主任岗位);师范生比例高达百分之百;学历方面,本科以上学历有9人,专科学历1人;专业方面均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职称方面,高级教师4位,中级教师3位,初级教师3位;在职培训方面,积极鼓励政治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包括省级政治骨干班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以及省、市、区各级思想政治教研培训等。学校思政教师队伍中,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林亚仁),市“教坛之星”1人(谢朝阳),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林亚仁、谢朝阳、卢建英),市政治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1人(谢朝阳),省名师工作室研修人员3人(谢朝阳、谢海波、卢建英),区政治学科领衔名师1人(林亚仁)、成员2人(谢朝阳、谢海波),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谢朝阳、张碧华、谢海波),区骨干教师1人(卢建英);班主任工作方面,市级优秀班主任2人(谢朝阳、谢海波),区级优秀班主任2人(谢朝阳、谢海波),镇优秀班主任3人(谢朝阳、谢海波、卢建英)等。总体来说,政治教研组老、中、青结构合理,衔接科学,专业素养较高,教研综合实力较强,班主任工作管理业绩突出,多次获得校“优秀教研组”荣誉称号。

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其一、推进课程建设。学校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思政课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开足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关心参与思政课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建立健全学校班子联系学生制度,每位校级挂钩一个年段,每周三个早上下班级,每周三早下到宿舍,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每人至少联系1名思政教师,指导备课,参与听课评课,形成学校努力办好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良好氛围。其二、建立教研体系。学校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发挥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鼓励教师开展思政课课题研究,近几年已完成3个市级以上思想政治课题的结题工作;建立思政学科教研体系,开展集体研讨、备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建设,已推荐青年教师蒋益群开设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课程,荣登“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百堂示范课建设”名单,本学期推荐卢建英老师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参评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积极鼓励政治教师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比赛,开设各级各类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表彰等。其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方面,省级获奖2人(谢朝阳、卢建英),市级获奖3人(谢朝阳、卢建英、谢海波),区级获奖5人(谢朝阳、谢海波、卢建英、蒋益群、叶冰秀);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比赛,市级获奖1人(蒋益群);优质课方面,省级2人(谢朝阳、谢海波)、市级2人(张碧华、卢建英);“微课”比赛方面,省级获奖1人(谢朝阳)、市级获奖3人(谢朝阳、林亚仁、谢海波);网络空间建设方面,省级获奖1人(张碧华);教研组撰写CN论文多篇等。

(2)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教育。开发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妈祖文化、莆田历史名人文化、莆田传统文化等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体验家乡文化精髓。历史教研组本学期完成校本课程《莆仙风云人物传》的组织编撰工作,新学年便可以投入教学使用。同时,开展法治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3)优化心理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主题教育,提供情感关怀,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显性或隐性心理压力疏导,为他们提供倾诉、疏解的渠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辅导机制。同时对接新高考,对学生进行学科潜能测评及专业兴趣测评,指导学生填好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制定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同时为选科提供理论支撑。

(4)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服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开展系列工作。让学生能放眼长远做好规划,把握现在,积极进取,减少学习及生活中的烦恼和挫折,减少心理问题及心理危机的应激源,营造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

①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做好常规性个体心理咨询工作,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专业及时的处理;做好学生心理档案中的测评SCL-90跟踪。以及部分学生的SAS,SDS的筛查工作;上好高二心理健康课程和高一生涯规划课程。高一完成学生选科指导工作,高二侧重心理压力、心理焦虑的调节方法学习。

②建立一生一档,对SCL90测评数值偏高学生进行反馈和跟踪工作。筛查出分值高的学生,并反馈给班主任让其给予关注和支持。对高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帮助,归档。

③开展社交焦虑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工作。3月份:利用朗心心理系统对于高一、高二学生进行SAS测评工作;4月份:在测评基础上筛查高分学生进行为期八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5月份: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报告总结。

④开展新学期开学生命教育和心理调适讲座。2021年3月1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进行高一、高二全体学生的开展《春暖花开·种下梦想》主题生命教育和新学期心理适应讲座。

⑤开展“心怀感恩·与梦同行”心理教育活动月。生命因遇见而美好,人生因感恩而相知。在5月开展了以“心怀感恩·与梦同行”主题心灵曼陀罗绘画、寻找生命中的感动瞬间、以“心怀感恩·与梦同行”为主题创作式说唱比赛、主题性团体辅导等系列的心理教育活动。

⑥开展“放飞心情·快乐应考”高三户外心理减压活动。5月12日、19日、26日在操场上进行三场内容分别为《天天向上》、《陪伴前行》、《自我觉察》的高三心理减压活动。

⑦开展高一学生生涯探索活动和选科测评活动。4月份:完成了高一学生选课指导,完成学科潜能和专业兴趣的测评,并形成选科报告,引导学生读懂报告,做好选科准备;5月份: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智慧校园平台探索高校和专业。

⑧高二年段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2021年3月15日、3月22日、3月29日在高二年段根据学生测评的结果和自主自愿的方式招募开展三期主题《唤起自身力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焦虑情绪给予支持和指导。

(4)开发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基于当前生涯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发适合学校、学生发展的教材,探索生涯课程建设,推动生涯教育的落地,唤醒学生自主发展的生命自觉,有效促进学生发挥自我潜能,培养综合素质,使他们有机会探索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为实现个人完满人生奠定基础。

2.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管理育人”新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校管理育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中,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发挥管理环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围绕“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幸福乐教、精诚合作、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德育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明确岗位责任,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5月17日召开了第十五届班主任论坛,请吴琼烟、谢朝阳两位班主任分别围绕“精细管理”和“激情教育”两大主题,作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进一步激发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热情,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德育研究,鼓励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由林朝晖副校长负责的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班主任育人策略研究》,已通过区里初审和市里复审,预估7月份中下旬能够完成立项。

(3)完善全员导师制制度。完善教师全员参与德育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全员导师制制度,深入研究和掌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每个教师挂钩几名学生,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测评及高中三年规划,并为学生的选课提供意见,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加大对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的检查力度;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避免奇装怪服;加强学习作息管理,不迟到、不早退,课堂上不打瞌睡等;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学会主动问候同学、老师、来宾,彰显十中学子的风采;进一步落实激情晨读及激情跑操工作,将激情晨读及激情跑操纳入班级量化考核范围,提升班级量化考核的广度;加强规范宿舍管理,优化宿舍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莆田十中关于规范寄宿生内务整理的规定》和《寄宿生人脸考勤管理的暂行规定》,完善“文明宿舍”评比制度,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加强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进一步加强健康饮食宣传,禁止食品、饮料进教室;杜绝“三无”、“三高”、“外卖”食品进校园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5)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填写指导,要求学生根据填写指导选择性地参加活动,并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做好记录及上传相关的佐证材料,并将校级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与省里的相互对接。根据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对高一学生进行了学科潜能测评及专业兴趣测评,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及相应的专业,为学生的选科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对接新高考。指导高三年段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的生成工作。同时,指导学生做好校级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填写,并拟在开学初的第四周将校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上传到省级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二)聚焦根本任务,增强育人实效

1.开创“思政育人”新格局。时代在变化,教学要求、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教师要深刻把握习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从思政教育着手,做新时代筑梦人与引路人。教师除了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使命外,还要严格约束自我,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为学生树立良好形象,充分发挥教师的精神引领和行为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更好的享受校园生活。

2.落实“活动育人”主阵地。继续以秀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题月教育为活动指引,以社团活动、德育活动、学代会为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和特色德育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月、五一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建党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依托学校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学党史讲诚信  永远跟党走”活动。全面推进文明诚信校园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党史和诚信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全校师生的党史意识和诚信理念,营造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其他,如,三月份“学雷锋 讲文明 树新风”;四月份“清明祭英烈”;五月份“学党史  敬劳模”主题教育活动;六月份“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七月份“红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致敬劳模,学党史、跟党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党无限忠诚的信念。

3.落实“实践育人”新举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扩宽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创新研学实践课程,开发了闽中革命纪念园、莆田盐场、闽华农业基地、市博物馆、市科技馆、市图书馆、儒意研学基地、坪盘研学基地之外的研学线路,以丰富生动的研学实践打造体验式教育品牌,构建学生成长新模式,让“五育并举”落地生根,推动新高考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上学期12月份,高一、高二年段分别组织前往市科技馆、图书馆和市博物馆进行研学旅行;下学期5月份高一、高二年段分别以“传承睿孝 躬行践履 护航青春”、“追寻红色印记 共筑梦之青春”为主题,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以体验式教学形式开展,培养广大的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三)注重协同创新,提升育人合力

1.完善年级家委会制度。5月份,高一、高二年段分别召开年段家委会,进一步明确家委会的职责,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最终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

2.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3月份,在高一、高二年段招募家长志愿者,更好地推进平安建设、文明实践和反诈骗宣传工作,营造创建文明城区良好的舆论氛围。7月份中下旬,根据区委文明办的要求,陆续开展志愿者积分认证工作。

3.2021年5月29日,组织高二年段10名优秀学生及其家长,参加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莆田市教育局举办的“颂唱妈祖 感恩父母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第三届妈祖平安成人礼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国一代,做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先锋力量,做守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春卫士。

4.推荐高二17班梁飞鹏同学参评2021年莆田市“新时代好少年”。“诚实守信”好少年梁飞鹏,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他是一位阳光开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好少年。其拾金不昧的精神,也成为校园内外的美谈,深深地影响到身边的同学。

5.召开年级家长会。期中考过后,召开高一、高二年段家长会,各班级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校65周年校庆宣传片和校庆庆典精彩视频,让家长们感受我校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家长展示了班级所取得的成绩及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同时对取得优异成绩和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了表彰,各班任课教师也到班和家长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强化家校联系。适时召开特殊学生的家长会。针对尖子生、偏科生、学困生、特长生等,利用月考或期中、期末考的契机,适时召开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1对1”家长会,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榷,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筑梦孩子璀璨未来。8月底,拟召开高三年段家校动员会,推动2022届新高三的教学工作,明确高考目标,促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联动一致性。

六、支持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总支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2.条件保障。学校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进一步改造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和生涯规划教育场所等,订阅与德育工作相关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进一步配备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安排专职及兼职教学人员参加省、市、区等各级德育工作培训等。

3.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进一步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计划地培训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4.督导评价。学校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5.科学研究。林朝晖副校长负责主持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班主任育人策略研究》,已通过区里初审和市里复审(预计八月份前后能够完成立项)。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七、特色实践做法

附:2021-2022学年上学期学校“以爱育人”月主题活动安排

总之,学校从实际出发,围绕“以爱育人”主题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这也将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有信心通过努力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