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走进十中 > 学校管理
莆田第十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2-03-23】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莆田第十中学“十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莆十中[2020]第19号

(二〇〇年十二日莆田第十中学七届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明确学校发展思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全面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莆田第十中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1.学校荣誉。莆田第十中学创办于1956年,地处秀屿区市政中心,前身为笏石中学,于2003年3月5日经福建省教育厅审批更名为现校名,2006年3月实现省一级达标,2018年1月,顺利通过福建省一级达标校复评;2018年12月,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积淀出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学传统,也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效益不断凸显。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膺田市文明学校、福建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篮球体育特色学校”、福建省“读写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福建省“校园心理辅导示范站”、福建省“中小学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四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莆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莆田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莆田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莆田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先进单位”、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莆田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文学校园”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称号。

2.基础设施。学校占地总面积共7039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6752.5平方米,绿化面积21600平方米。现拥有教学楼1幢,可设70个教室;科楼1幢,艺术楼1幢,图书馆1幢,可满足省级达标高中关于实验、艺体、阅读要求;报告厅1幢,综合楼1幢,学生公寓3幢,生食堂1幢,满足2500人同时就餐;可承办省级大型运动会的综合体育馆1幢,标准400米跑道的塑胶田径场1个,草坪足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排球场12个,满足师生课外文体活动需要。建有校园广播、计算机网络、安防监控、高考监控、闭路电视和班班通等六大系统。

3.师生结构。学校目前拥有教职工207人,专任教师199人,教辅人员6人,工勤人员2人。专任教师100%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本科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19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6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60,市级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2人,区级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9人,福建省名校长工作室1个,福建省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1个名师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屡获佳绩。现有60个班级,学生总数2880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不断增加,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4.教育质量。近年来,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居98%以上,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成效显著,2018-2019学年、2019-2020学年荣获莆田市教育局、莆田市壶兰教育基金会颁发的高中教育教学进步奖,赢得了学生、家长、校友、社会对学校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

5.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秀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同步上升,呼唤优质的教育服务成了社会热点,这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期。

(二)面临问题

1.课程改革方面。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课程体系架构、选课制度、教学模式、规范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制度保障需要提升;分层教学、走班教学、小班化教学,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尚待实践论证;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如何促使教师真正转变观念,自觉践行新课改;如何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真正落到实处;如何进一步落实“六度六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德育工作方面。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渠道和方式不够丰富;德育活动特色化和德育工作艺术化有待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形式不够多样化。

3.教师队伍方面。师资总量不足,特别是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实行选科走班后,部分学科教师紧缺;老中青梯度不尽合理;性别结构矛盾凸显;名师数量相对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素养发展参差不齐;各学科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显现,进取心减弱,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升,教师实施和推进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4.办学特色方面。如何将“校园文学教育”的办学特色与新课程改革、区域本土因素等有机融合,实现办学特色的外延和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彰显。

5.硬件设施方面。学校现有硬件配套设施难以适应和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筹措资金,完善更多更专业的教室以及配套设施,筹建第四幢学生公寓。

6.智慧校园方面。智慧校园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建有教育云平台、智能班牌系统、智慧课堂、校本资源库等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科研的智慧校园,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还不够完善,还没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学校、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治校的思想理念,坚持“细化管理,强化科研,深化特色,优化品牌”的办学思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生素养,加强德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彰显办学特色,逐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促成办学品位的全方位提升。

(二)核心价值观

1.校训:尚文·明理

2.教风:厚德·精业

3.学风:敏学·慎思

4.办学理念开启心智,塑造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主发展

5.办学目标:彰显办学特色,教师成名,学生成功

6.办学思路:细化管理,强化科研,深化特色,优化品牌。

7.办学特色校园文学教育

(三)发展策略

1.依法治校:坚持依法治校,重建莆田第十中学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起依法治校、校长负责、民主管理三者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领导和工作格局。促使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向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2.质量立校:坚持质量立校,紧抓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强化学校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3.科研兴校:以科研兴校为抓手,加强教育科研意识,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模式,适应新课改需要。

4.特色强校:以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为依托,以日臻成熟的晨翔文学社为平台,加强校园文学教育建设,创新文学教育类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办学特色影响力。

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2021~2022

完善莆田第十中学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力规划校园布局,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改革教学方式,促进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的深层次融合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申报十四五”相关科研课题,积极进行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开展课改和课题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推动课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第二阶段(2023~20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通过教、研、培三位一体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增强课题和课改研究力度,推广课改教研成果;力培养个性鲜明、各有长处的学生;创新课程建设体系,充实学校发展内涵,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持续优化学校管理,改革评价方式,方位推进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工作,追求高效益办学,向“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设备、一流环境”的名牌学校目标奋进。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1.目标:建成“环境美、质量内涵深、特色明”,在省内具有影响力开放型示范性高中

2.中期目标:成为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国内一流学校

3.远期目标:成为“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管理机制优化、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示范高中。

重点目标

1.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导思想,坚定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以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和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为根本,以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为重点,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大力构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立德树人的工作新格局。 

2.课程体系:强化立德树人,践行“五育”并举,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来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健全课程管理制度,探究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充实、拓展学校课程文化,形成并完善符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等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3.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落实课堂教学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思想,符合课堂教学“六度”要求,贯彻教学评价“六转变”。拓展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完善“智慧校园”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4.教育科研: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效率课堂为主阵地,重点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的行动研究,全面推进课改,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做好各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形成鲜明的学校教育科研特色。

5.教学质量:推进“质量工程”,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争取在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一流质量”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条件提确保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优良率、高考本科上线率符合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的评估要求。

6.管理制度:紧跟新时代步伐,持续完善莆田第十中学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强化规范管理,构建起规范科学与民主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格局,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

7.教师素质:紧紧围绕青蓝工程、骨干工程、名师工程和师魂工程等四大工程,重点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指导学生发展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推进“希望之星、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序列化成长目标评选活动,形成由校级 “骨干教师”,区市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和“特级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潜心育人教师队伍。努力扩大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群体,至“十四五”末,力争省级达到10人,市级超过100人,推出2~3名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师,5~8名在莆田市有影响的名师,争取近一半教师能够成为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 

8.评价方式:推进完善《莆田十中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莆田十中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优化增值评价办法,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完善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形成灵活开放丰富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9.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则,追求制度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更加活跃,进一步优化学校品牌。加强学校硬件文化建设,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讲究实效”的原则,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规划设置校园文化景点,利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楼梯道口墙面、通道间墙面,设立校园文化板块,努力创设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校园育人环境。

10.开放办学:开发开放学校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创设国际化的办学环境,吸收国际优秀教育成果。积极主办或参与省内外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名校示范辐射影响,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互派教师、学生、合作科研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学校协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11.安全工作贯彻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宣传为先的方针,将安全工作方案和要求落到实处,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和安全意识能力,形成处处保安全,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师生生命以及财产安全,营造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实施方案

(一)完善学校管理机制

1.基本目标

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莆田第十中学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起规范科学与民主管理有机结合的现代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效益

2.主要策略

(1)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依法治校方针。完善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通过对《莆田第十中学学校章程》《莆田第十中学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学校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规范办学行为,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和完善《莆田第十中学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决策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和集体领导制度,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保障学校依法履行办学职责。

(2)加强组织建设,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完善《莆田第十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到班子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等方面。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做到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监督保障作用。

(3)健全教代会制度,提升民主参与能力。落实教代会职权,定期换届选举教职工代表,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树立教职工主人翁精神和民主意识。充分提高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性,引导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完善校务信息公开,发挥教职工在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建设、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4)融合新媒体技术,推进现代管理进程。加快“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校园数字化、现代化管理;加强对学校网站、广播站、校讯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效能和作用,提升管理水平

(5)全面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采用新途径、新模式开展家长委员会工作,努力改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育人环境,不断增强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全面育人氛围。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发挥家长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通过家长了解和掌握社会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进而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基本目标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行政干部建设为先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开展“莆田第十中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策略推动全体教职员工转变教育理念跟进新发展,优化专业知识能力结构,聚焦主体内在发展,提高教育品质建设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创新性、时代符合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要求,具备高理论水平、学科造诣、业务技能、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批在省市有影响、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教学名师,并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自身的全面发展

2.主要策略

(1)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选拔培养一批愿奉献、懂管理、勤钻研、会创新,德能勤绩均有知名度的学校管理干部;组建一支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务实求真、具备管理现代学校的意识和能力的学校干部队伍

第二,加强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熟悉学校管理工作,精通教育教育教学业务,争做专家型的行政干部。

第三,不断完善《莆田第十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年段负责制管理办法》《莆田第十中学行政干部挂钩班级制度》,落实行政干部每周听一节课等“七个一”的具体要求,推行莆田第十中学行政干部定时评价反馈制度加大对行政干部的考核监督力度。

第四坚持服务意识通过师生座谈会、校长信箱(cwh350321@139.com)微信平台(fjptdszx)等方式聆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强化行政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一,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全面完善《莆田第十中学班主任队伍管理制度》,建立一支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具有科学管理班级能力民主管理班级思想的班主任队伍。

第二,不断更新班主任培训模式着力提高班主任班集体的建设,主题班会的创意,“问题学生”“学困生”交流沟通及转化技巧,以及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能力的培训。

第三,完善《莆田第十中学班级工作量化方案》《莆田第十中学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切实提高班主任政治经济待遇,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服务学生意识

(3)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坚持师德建设为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第一位全面完善《莆田第十中学教职工职业道德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信念教育,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基本要求着重强化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接受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按照《莆田第十中学教职工评先评优工作方案》,每学年定期展开各级各类优秀教师评选活动,表彰一批道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模范典型

第二,创建教师成长平台。①完善《莆田第十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从“学校到教研组到备课组再到教师个人”四级成长网络,营造人人进步的良好氛围,不断探索教师成长新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②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发展。每学年初学校指导教师自己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在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整体规划指导下,合理规划自己的成长发展,明确自己在教学教研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向校骨干教师、区名师、市名师等目标不断奋斗,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③全面建设教师发展梯队。继续推进莆田十中“希望之星、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序列化成长目标评选活动,围绕骨干工程、名师工程、蓝工程和师魂工程等四大工程,建设成由校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区市省级“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着力打造名牌教师,力争推出在全省或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名师2~3名,在莆田市有吸引力的名师5~10名,争取近一半教师能够成为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④举办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开展一系列培训与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继续开展课程开发、试题命制、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实验操作和教具制作等展示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继续做好英语学科省优质学科建设跟踪指导工作,按计划开展系列学科建设活动,并且推动其他教研组建设,让教研组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地。依托高素质教师的专业引领,教师集体互帮互助及教师个人的自我思考和总结,努力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和交流良好有序的教研文化,形成教研组、备课组和专项研究项目组优秀教师团体,打造出一批“懂教育、善教学、会管理、能科研”的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第四,健全多元评价制度。修订《莆田十中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提高教育教学实绩,建立教师优质发展的评价机制,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培训情况、师德素养、学科知识、合作互助品质等进行全面考核,逐步形成评价与任用、评价与奖惩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第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组织教师系统性、专业性的读书活动,鼓励教师在岗位积极学习,让教师平衡学习与工作,争做教学水平高、教育观念新、教科研能力强的学习型高素质教师。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1.基本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的指导思想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健全学生人格,重点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着力建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打造富有莆田十中特色的德育文化。

2.主要策略

(1)构建全员育人机制。第一,建立一支党总支为政治核心,班主任为主导,教职员工为主体学生干部为补充的高素质德育队伍,形成全员育人机制第二,调动和激发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完善《莆田第十中学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逐步提升班主任津贴标准,建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导师制”,每位老师挂钩3-5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第三,构建“家校合作育人、社会协同育人、实践活动育人”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共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2)完善全程育人体系。根据三个年段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分别明确三个不同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高一年段重点开展以“自主·规范”为主线的德育教育,规范学生品行,养成自主自律意识。高二年段重点开展以“自信·责任”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责任感三年段重点开展以“自强·拼搏”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勇于拼搏。

(3)丰富全面育人载体。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实践活动,用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和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内化于心。第一,尽可能发挥各学科课堂主渠道作用,有策略地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方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第二,按时间节点有序开展节日纪念日和校园节(会)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磨练学生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第三,建设休闲文化、生态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和墙壁文化,打造文化十中美丽十中,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和谐,塑造学生健康美好的人格。第四,建造劳动教育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学生参加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树立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第五,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新生军训、校园广播等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4)不断创新育人方式。第一,以课题研究提升德育高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设德育课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总结研究成果。第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劳动实践、体质达标等方面的评价。第三,以心灵之约彰显阳光关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配套设施,积极建设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课程。在获得 “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基础上,积极创建国家级心理健康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1.基本目标

强化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推进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健全课程管理制度,丰富学校课程文化,探究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机制与课程体系。

2.主要策略

(1)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教研组紧绕“科学精神、学会学习、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这六大核心素养,探索教材整合,结合学校培养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形式,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合力开发1-2个校本选修课程。

(2)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完善《莆田第十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在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课程开发与完善的力度,从而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生命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开设“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等校本实践课程,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文学阅读类”“大学先修”“体育美育”等校本特色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再开发6门左右校本课程,供学生选学。

(3)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推广走班教学制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选课指导制度,完善对接高考的3+1+2模式,需做好新高考的定位、对接以及学业水平考试之间的衔接。完善教学班与行政班之间有机衔接的管理模式,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走班教学,保障新课程实施质量。第二,创新课程评价制度分管教学副校长协调教务处和教研组,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大纲进行论证;教务处通过学生座谈或组织听课等方式,对课程进行中期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听取学生意见、总结教学成果、研究听课反馈等方式,对课程以及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

(4)实践学科核心素养。从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设计、校本作业设计等入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探索实践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其实现路径,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每周一次的校本培训、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和优质课程的学科引领等四条途径落实核心素养。

(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基本目标

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重点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实现课堂教学“六度”要求,落实教学评价“六转变”。拓展学生动手实践的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智慧校园”体系,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主要策略

(1)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莆田十中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学案导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第二,进一步完善《莆田十中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实现课堂教学“六度六转变”。第三,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物联网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翻转课堂为重点,实现对校园内各类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创建一个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科研的智慧校园。第四,以研发为前提,以使用为重点,以管理为手段,拟定《莆田十中校本作业研发使用管理方案》,全面推行校本作业。

(2)全面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全面开放课外活动时间,建立以图书馆为主阵地的“阅读活动基地”,以理化生探究室为主阵地的“实验探究基地”,以通用技术实践室、科技活动室为主阵地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以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阵地的“阅读活动基地”,以理化生探究室为主阵地的“实验探究基地”,以通用技术实践室、科技活动室为主阵地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以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的“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营造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真正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实践能力。

(3)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结合。以个案研究、资源整合、论文撰写为切入点,组织各教研组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建立相关整合资源库,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资源共享和深度融合。

(六)扎实推进教育科研

1.基本目标

以全面推进课改、适应新高考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效率课堂为主阵地,重点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的行动研究做好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的申报、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形成鲜明的学校教育科研特色。

2.主要策略

(1)进一步完善《莆田第十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学校研究课题成果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立足新课程实施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即课题”,全面建立校级研究课题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从教学实际和自身实践经历出发,从小问题、真现象入手确定研究,开展教学行为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进行专题研究,做到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个研究专题,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学校不定期检查课题的研究进度,鼓励老师撰写教学心得,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

(2)进一步完善《莆田第十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坚持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建立相互尊重、共同讨论、共享经验的校本教研制度。着力规范校本教研制度的常规管理,根植现实问题、聚焦真实课堂、注重教学实效,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同时建立建成“学校、教研室、备课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做到“三个规定”(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内容),“四个有”(有教研计划、有教研记录、有中心发言人、有课后反思总结),落实“四个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进度教学、统一布置作业),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教研氛围,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顺利实施,推动课校本教研的创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进一步完善《莆田十中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常规要求》,根据学校各层次教师的结构及其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尤其是对校骨干教师、区市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或“希望之星”、“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全方位培养教学团队,造就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创新、见实效、有影响的教学队伍,由此形成一批名教师,提高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发展与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七)持续彰显办学特色

1.基本目标

围绕“指导课堂写作,培养文学新人,提高人格素养,装点花季人生”宗旨,以浓郁的校园文学教育为背景,以省市重点科研课题为依托,以日臻成熟的晨翔文学社为平台,通过读书活动、文学采风和学术讲座等各种形式,点燃读书激情,积极构建“书香校园”,打造校园文学教育特色学校,构建“书香校园”,开拓文学教育新途径,促进学校文化与素质教育融合发展。

2.主要策略

(1)完善《莆田第十中学校园文学教育发展规划》,坚持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加入校园文学教育,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切实加强对校园文学教育活动的领导和指导;每年划出专项资金,用于文学社指导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下拨课题活动经费,出版文学教育校本教材,奖励优秀成果。

(2)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设立学生阅读休闲吧、《走进心灵栖息的芳草地》宣传园地和阅报栏等,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学环境,以浓郁的文学艺术和文学教育气息来熏陶学生。

(3)以“晨翔文学社”为平台,完善青衿剧社、读者协会、晨翔诗社、笏山小说沙龙等文学教育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举行以青衿剧社为主导的“古韵新风”课本剧表演;千寻灯谜协会每学年举办一场大型的灯谜竞猜活动;晨翔诗社、湄屿散文协会定期举行名家作品交流会和学生习作分享会,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4)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经典诵读、美文品析”系列活动、“翰墨书香”手抄报评比活动、“兰亭墨宝”硬笔书法比赛、“悦读阅美”摄影比赛、“古韵新风”课本剧展演、“晨风翱翔”诵读比赛、系列征文活动等,引导学生博览诗书,开拓格局,扩大知识库存,促进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5)以省市各级课题等为载体,深入开展书香校园课题研究。修订出版《青衿揽茝》、《诗香雅韵——校友诗歌赏析》、《尺水兴澜——校园小小说鉴赏》、《晨曦吟诵》、《晨参暮省》、《经典诵读》等校园文学校本教材。围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这一中心目标,以学会欣赏文学和创作文学为主线,以校园小说、校园诗歌、校园散文、校园戏剧四个模块来构建文学教育主要内容,形成校本化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创作实践、文艺欣赏相结合的途径,提高学生感悟鉴赏水平,掌握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方法,最终实现学生自我创作。

(八)提升学校文化层次

1.基本目标

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则,追求制度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优化学校品牌。加强学校硬件文化建设,按照“科学规范,讲究实效”的原则,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利用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和宿舍等楼梯通道和通道口的墙面,设立校园文化展板,打造生机勃勃的校园育人环境。

 2.主要策略

(1)建设书香飘溢的智慧阅读文化校园。通过布置“班级图书角”构建“书香智慧阅读型班级”。更新学校图书馆图书,加强图书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以每年的“校园读书节”为契机,实践“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和中外名著阅读竞赛活动。学校力求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精心构建丰富多彩的读书网络,努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推动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创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制度。 

(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开展有意义且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校园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给提供师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增强学生社团的主体性,大力支持学生会、晨翔文学社、“共青团之声”广播站、小记者协会、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4)学校硬件文化建设

生态文化。完善学校绿化,在美观化、生态化上下工夫。学校将聘任园林公司对学校已有绿化进行规划,提高绿化养护水平和品位,完善地理园、生物园,构建生态校园。

②休闲文化。在已有假山、雕塑,以及东侧文化长廊、西侧花圃休闲小道的基础上,再规划设置几处富有文化特色兼具育人功能的校园景点。

③墙壁文化。在科学楼墙面、教学楼通道间墙面,张挂学生及校友的书画作品;在教研组、食堂进行文化氛围的布置,在各卫生间张贴温馨提示语言,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寸土地发光。

④宿舍文化。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在宿舍推进走廊文化建设规范宿舍用品摆设和卫生作息等要求,构建“温馨宿舍”。

    ⑤班级文化。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开展班级文化评比,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总要求,各班自己确立班标、班训、班级公约、我的座右铭,并对后黑板进行个性化无纸张布置,打造班级文化名片。

(九)加大开放办学力度

1.基本目标

开发开放学校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创设国际化的办学环境,吸收国际优秀教育成果。积极主办或参与省内外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不断加大名校示范辐射影响,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互派教师、学生、合作科研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学校协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2.主要策略

(1)加强与英国沃辛学院等知名学校协作,完善中英高中课程实验班,融合中国高中基础教育和国外课程资源优势,培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国际化视野的、能够加入国际竞争的顶级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满足学生对教育多样化和求学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引入优质的国外教育教学理念,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有效推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等改革步伐。中英高中课程合作实验班每年拟招生60人。 

(2)以市级教学公开周为契机,加大与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力度,促进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每学年按照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举行市级教学公开周活动。教学开放周活动内容涉及教学观摩、名家讲坛、高考论坛、教师论坛、专题研讨等。第一,开设主题讲座,邀请各地知名的学者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开阔教师的视野。第二,开设高考论坛,传达高考最新动态,调整高三复习备考策略。第三,根据特定时期的教学进度开设以研讨课和讲座为形式的专题研讨。

(3)继续与福州第十中学、莆田第二十七中学、秀屿丙仑中学等学校签订《教育教学结对帮扶协议》,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充分交流共享,完善校际教研联动合作制度,带动一批薄弱学校的发展,形成以我校为龙头的区域教育集团协作模式。

(4)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落实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健全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厦门、福州等校友会机构,开展校友互动活动,充分调动校友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的积极性。

(十)提高后勤保障水平

1.基本目标

加强现代教育设备建设和基础生活场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设施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学效率最大化”的省级示范校步伐;加强各种设施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后勤服务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改善服务态度与服务方法,创造性开展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为师生创造更加和谐与美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2.主要策略

(1)加大现代教育资金投入

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南,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云平台、智慧课堂、校本资源库、电子班牌等信息化环境,创建一个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科研相融合的智慧校园。

(2)提高教学设施设备层次

按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和新高考改革要求,全校教师配齐电脑和网络。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学科专用教室、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园电视台等功能室的建设,逐步更新教学仪器等设备,提高使用频率和管理效率,全面实行教学管理信息化。

(3)提升信息技术融合水平

划出专项经费,组织全体教师分批次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集成、整合、优化。对成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案例进行专项研究,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进学科教学之中,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4)推进美丽校园建设

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以彰显校园文学教育办学特色为主线,推进校园环境的改善积极建设校园景观,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推进学校庭院、竹林景观带等的美化工作完善德育文化设施建设,让美丽的校园景观、包含浓厚底蕴的文化装饰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5)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在近年来学校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平安校园等级创建工作成效基础上,开展“树标杆,供学习”活动和新一轮“安全至上,平安校园”等主题活动。重点放在硬件设施、制度管理、日常生活、应急处理等四个方面,持续改进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将规范、制度、标准这三个目标融入学校的安全工作中,有效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活动为载体,动员全体、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平时的教学与活动中,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科学妥善地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努力提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自我防护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6)完善卫生体系建设

构建和保持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疾病防护能力。进一步完善校园卫生保洁和评价体系,定期对校园各个角落进行消毒,进一步完善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并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强化校园饮食卫生的培训、宣传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食堂运营的各个环节。丰富“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控宣传活动针对每个季节的传染病,做好传染病等疾病防控工作,加强人员排查、晨午晚检、疾病登记统计、病愈复课查验上报工作。

四、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成立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在每学年初围绕五年发展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将于每学年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的项目,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2.营造和谐氛围,构建良好环境

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设温馨的“教工之家”,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己,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3.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后勤保障

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工作。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投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后勤服务管理,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完善《莆田第十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加大基础设施、专用设备建设,强化各专用教室的服务功能,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4.重视评价引导,做好过程监督。

增强监督意识,努力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与监督。成立以教职工代表为主体的规划自评领导小组,建立自评自查评估体系,及时进行纠偏整改,明晰方向,建立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定期公布机制,确保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稳步有序的落实。

(本规划草案经二〇二〇年十二日莆田第十中学七届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本规划草案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莆田第十中学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