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特别提醒 一、备课模式:“个备-集备-个备”三备模式 一备:教师提前2周进行个备(个人初稿) 二备:备课组提前1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 三备:教师上课之前进行个备(个性化修改) 二、课堂教学模式:“七步教学法” (一)基本模式 1.目标提示——明确任务,掌握自学方法。(约2分钟) 2.课前检测——检查效果,教师巡视督查。(约10分钟) 3.交流讨论——引导思考,暴露自学问题。(约5分钟) 4.释疑解难——点拨更正,指导综合运用。(约12分钟) 5.当堂训练——课堂检测,基础巩固提升。(约10分钟) 6.反思小结——学生归纳,系统理论提升。(约5分钟) 7.作业延伸——巩固提高,知识能力转化。(约1分钟) (二)注意事项 1.导学案格式,应根据内容或课型适当修改,做到与教学实际相符。 例如,数学学科的导学案书写格式: (1)新授课:情景引入(约2分钟)-引出课题(约1分钟)-交流讨论(约10分钟)-释疑解难(约15分钟)-当堂训练(约12分钟)-反思小结(约4分钟)-作业布置(约1分钟)。 (2)复习课:目标提示(约2分钟)-自学检测(约10分钟)-交流讨论(约5分钟)-释疑解难(约12分钟)-当堂检测(约10分钟)-反思小结(约5分钟)-作业布置(约1分钟)。 (3)习题课:目标提示(约2分钟)-作业反馈(约2分钟)-交流讨论(约13分钟)-释疑解难(约12分钟)-课堂拓展(约10分钟)-反思小结(约5分钟)-作业布置(约1分钟)。 (4)试卷讲评课:目标提示(约2分钟)-自学检测(约10分钟)-交流讨论(约5分钟)-释疑解难(约12分钟)-当堂训练(约10分钟)-反思小结(约5分钟)-作业布置(约1分钟)。 2.课堂教学环节,应防止公式化、格式化,做到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特别是,导学案书写时应完整体现“七步”,但课件制作或课堂教学中不得强化或突显“七步”,否则课件、课堂教学显得生硬死板。 3.交流讨论环节,应按小组开展有热度、有深度、有效度的主题讨论。有热度,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有深度,讨论主题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有效度,学生讨论后有所收获。 4.释疑解难环节,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精讲”,即“四讲四不讲”。 四个讲好:(1)讲好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讲好重点,即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与思想,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3)讲好难点,即不易理解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明白难点在哪、成功突破难点;(4)讲好易错易混易漏点,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减少不必要失分。 四个不讲:(1)不讲“学生已经会的”。(2)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3)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4)不讲,学生在做题、思考、回答或讨论时。 5.当堂训练环节,应精选题目、明确时间,做到限时训练。背景要新颖、与时俱进,题型重常规、不偏不怪,难度要适中、与学情相符,题量要适宜、严格控制时间。 6.反思小结环节,应突出反思要点,做到适时补充。教师应告知学生反思什么,除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外,更应反思突破难点的手段或关键是什么、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答题过程易错点、本节课哪个地方没搞懂,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补充完善。 7.信息技术使用,应直观体现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做到有效融合。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或课型充分利用希沃白板和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特别是PPT、图片、视频、音频以外的学科软件、希沃软件、答题上传与统计(客观题、主观题)等信息技术使用应做到“少而精”,并能在课件上做到适当的圈点标注;导学案中各环节应明确指出使用哪种信息技术解决了哪个问题。 8.合理安排时间,应留2-3分钟作为课堂留白,做到留有意义。每节课应统筹“七步”时间,“作业延伸”环节后,应留2~3分钟课堂留白,供学生思考一节课的得与失、整理课堂笔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