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校园文化 > 班级文化
好家风主题优文二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3-05-16】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

高二19班  李欣怡

家族意识是封建中国社会维系长久稳定的重要内驱力,同时是家风孕育和产生的温床。因此,与其说家风是高门大户自发的构建,不如说是中国社会需要家风,中国延续需要家风。

自西周起,等级森严并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就已经形成。这种长胖幼尊卑的严苛秩序在维护家族延续的同时,亦稳定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宗法体系的稳定性是家风传统在中国兴盛的原因。因此,谈起家风,就离不开论及仕宦人家。

家风是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沉静广态,于是其子面对魏国招揽无动于衷,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大父子间的传承。家风不仅体现在书面上,更流淌于行动中。颜杲卿父子在安史之乱中死战安禄山反叛军,最终,“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于是有了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千古悲啸,字字泣血。

《周易》中有这样一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与一个家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对家风的忽视使门阀子弟耽于享乐,导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亡更迭。家风不与家门势力完全挂钩。岳飞幼年丧父,家境清苦,可岳母仍如不受风霜摧刮的桅杆,“精忠报国”不只是武穆渴望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豪情壮志,更是一个旧时代女性对于风骨的追寻。由此可见,家风不该被视为某些阶层的“特权”非谢家子弟亦可扬正气清风。

家风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家,更应成为一个社会大家庭的整体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族和睦则社会安定,家族幸福则社会祥和,家族文明则社会文明。”优秀家风的庚续传承,应是我们每个平凡而重要的小家来协力完成。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会清,社风清则社稷安。

家风的延续,更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儒学思想的生生不息,在现代化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血缘关系日益淡薄。“家风”显得如此遥远而又陌生。新时代需要拾起家风意识,不是要走倒车路,而是让中华文化在创新与交融中始终坚定自我,不成为对其他文化的声吠影的墙草头。这才是我们今天再谈起家风的意义。

时代浪潮滚滚而来,青年当立潮头,浪遇飞舟,做重拾家风的先行者。从修身正已做起,凿壁偷光囊映雪,正道直行朗日月,为家风社风的复兴开拓前路,勇立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