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十中学 欢迎您!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德育大观 > 德育论丛
教育藏在细节里
【字体:[大][中][小] 】【发布时间:2022-10-11】 【作者:管理员/来源: 本站】 【阅读:次】【关闭窗口】

教育藏在细节里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塑造人的灵魂。德育工作,少不了学生口中的“说教”,常常多了一份教师心中的无奈。即使学生知道错了,却也总有那么多的“知错不改”。所以,德育工作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心理上的挑战。选择继续履行教育的使命,还是选择适当放弃,常常矛盾着前行。这让人想起伟大的教育家们那些感人的故事,总是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勇气和智慧。陶行知先生与三块糖的故事一度影响了很多教师,因为其中折射出的教育智慧令人叹服。且不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这一教育方式是否适用今天几乎泡在“蜜罐里”的学生,单看陶先生的教育方式,就让人惊叹:没有说教——教育藏在细节里。

关键词: 德育  细节

一、引言

高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更加重视,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可以说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支持需要回报,所以“出成绩”就是目标,甚至是最高目标。那么出不了成绩的孩子怎么办?或者说有的孩子“顿悟”的晚怎么办?

内卷已经席卷各个领域,教育更是首当其冲。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社会层面的压力也会释放在家庭和学校中。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学习上却只有一个选择:被自愿地奔跑。当一双双眼睛盯着你奔跑的时候,也许不是呐喊鼓劲,而是无声期待,压得人喘不过气。物极必反——跑不动的人选择了躺平!当焦点都放在学业成绩上的时候,因材施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高速发展的时代别忘了教育“慢的需求”。

二、德育工作抓细节

(一)德育工作从劳动开始

劳动是锻炼学生身心的重要一环。不管是日常宿舍管理 ,还是班级日常卫生打扫,细节培养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校园是学生集体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需要大家的努力来维持环境的整洁。有些学生在家没有干过家务,在学校内务做不好。单纯的批评教育是改变不了现状的。所以我选择了下宿舍给学生做示范,从整理行李、床铺到地板卫生清洁,从物品收纳断舍离到晒衣晒袜,要求全体寄宿生认真学习,不断改进,保持宿舍整洁。学生在家看到父母做家务可以无动于衷,但老师亲手示范,效果还是不一样。有些孩子比较懒惰,卫生习惯还是差强人意。所以,我就制定评价机制,促进他们习惯的养成。通过奖惩,使责任人负责制落到实处。男生有个宿舍就是这么手把手教出来的,效果不错。

2.培养学生责任心,增强班级凝聚力。

劳动光荣常体现在学生劳动后产生的自豪感。学校推出的劳动教育基地是学生比较欢喜的地方。从翻土到种苗到浇水,他们乐在其中。特别是翻土的时候,部分学生都争先恐后,干得有模有样。等到菜苗落地,浇水工作也能有序轮流。学生看到收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除了菜地,能培养学生责任心的还有卫生区、教室大扫除。任务一分配,大家就各就各位,说干就干,留下整洁的教室,留下整洁的校园,汗流下不少,心情却变得美丽。每次大扫除,我都会拍照,留下学生劳动的身影,再往班牌上一传,学生都能看得见。别小看这一张张照片,那是一种肯定,一种留念,一种回忆。学生翻着一张张照片,脸上都是笑容。相信每一次劳动,学生的责任心都在增强,随之增强的还有班级凝聚力。

(二)德育工作——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常说,师生之间要斗智斗勇。而“其实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做什么,真诚即可。”真诚不代表无知,相反,真诚是在看透学生之后,没有拆穿,选择包容和引导,因为你想让学生变好。

1.学生违反校规、班规——自己的事情自己担。

学生做了违反校规、班规的事情,有时是无意为之,有时是明知故犯。不管属于哪种情况,谁犯错谁担责,必须落到实处。学生犯错时不宜过多指责,因为已经知道是不对的。担责才有可能帮助犯错者纠错。比如,本班班规中关于仪容仪表、迟到早退、课堂纪律等有明确的惩罚措施,每一条都具体罗列出来并公示。每一位学生都轮流当值日班长,既是班规的执行者也是监督者。自从有了明确的班规,培养了学生要自己担责的意识,班风班貌改善很多。我告诉学生,小事自己担责,大事才会请家长。于是,学生慢慢就知道,哪些责任担得起,哪些责任担不起,哪条红线不能越过。

2.学生遇到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可能会得抑郁症,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这个时代下教师面临的职业挑战之一。不怕麻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责任心和爱心。有时候,因为原生家庭的教育氛围给到学生压力,班主任就要充当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当我的一个学生家长(爸爸)给到孩子压力时,通过沟通,我发现他属于介于专制型与权威型家长之间的那类家长。他们夫妻在外地创业,学生由爷爷奶奶监护。学生有点怕爸爸,说在家里都是爸爸说了算。但其实沟通中,发现这位爸爸是听得进去建议的,我就把孩子渴望得到肯定和关爱的心思告诉他了。而学生这边我安慰她父母创业的不易以及父亲在表达爱时的笨拙以及背后的担忧。

结束语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德育工作的本质不会变。即使现在学生的眼界更广,心理情况更复杂,但成长的规律不会变。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坚守本心,将教育事业当作是自己的使命,在前行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