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缘 高一(11)班 徐晨宁 幕帘缓缓朝两旁拉开,独属莆田韵味的乐调悠然响起,在这不大不小的戏台上荡漾,余音默默向四方扩散。时而小桥流水,时而曲径通幽,一扬旗,便是英姿飒爽,一挥鞭,便是千军万马。貌美的花旦们走着流水般的台步,婀娜的身姿,唱着令人兴趣的戏曲,婉转悠扬。仿佛给这戏台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台下如“抽簪脱袴满城忙,大半人多在戏场。”般热闹。台下的人啊,各各将目光投向戏台,神情也随台上的情节变化而变化,嘴里还时不时呢喃着戏词的滋味,这由心而发的骄傲之情便是与莆仙戏之缘起。 自唐朝起,莆仙戏悄然诞生,到宋元时已成为莆田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莆仙戏登上历史的高峰,数度音乐演出,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带有莆田特色的方言和音律渐渐走出莆田,与全国各地文化共同传承着这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明代谢肇淛曾作诗《五杂俎》,其吟道“莆田多善鼓琴,而多操闽音。”爱之者,宁台下苦练十年只愿台上的十几分钟;喜之者,赏其韵味道其可谓;意之者,忆小时往事准不忘看戏趣事。这便是与莆仙戏之缘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莆仙戏这非遗文化承接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流,包含各地戏曲之精华,独具本身之特色,挥扬中国之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2018年7月6日至17日,莆仙戏曲《海神妈祖》走出国门,受邀赴新加坡和马兰西亚开展文化交流巡演活动。若问这外国友人是否听得懂这中国闽音,不,他们求的不是能否听得懂,而是求那古色古香的戏乐和东方美韵似的氛围。惊叹他人的更是这戏中人,那《将军怨》中威武的将军步步环绕雄正之意,那《春草闯堂》中的旦角春草意有忠贞聪明之心。此皆我们中国新时代青年之典范,似镜子般照耀出未来之夺目。戏起,缘深。 此刻乐声交错,步步生花,台上的人摆动着水袖,五彩的头花在灯光下舞转,一字一句都描述着戏中情,情中意。涵盖着莆田之文化,中华之精神。莆仙戏是历史的象征,是数代人往事的回忆。缘起缘续缘深,丝丝命缘将我与这中华文化相连接,我与这莆仙非遗文化,缘由情深。 |